有一种“高冷”叫良心品质

科技日报 2017-02-17 作者:□ 李进东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已经结束好几天了;但作为一个公众话题,似乎仍有不低的热度。武艺姝、彭敏、白茹云……这些从节目中升起的“明星”,在微博、微信上仍旧属于高频词。这当然是一个好现象。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不必多说。但是,能让这种安静地美了千百年的东西,一夜之间竟火了起来,其中的道道,却值得说两句。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四个字:良心品质。

  如今的电视节目,已经多到看不过来了,仅仅文化娱乐类的,也不在少数。为博得高收视率,各家自有高招。新潮的,怀旧的;拼大牌的,斗颜值的;小清新的,重口味的;还有让人捧腹大笑的……但真正配得起“良心品质”的节目,老实说,并不多。

  《中国诗词大会》谈不上热闹,反倒有些所谓的高冷范儿。几位点评嘉宾固然都有相当的知名度,他们在节目中的分量也不容小视,但是名人效应并不是这个节目的卖点,那么多观众急不可耐地连续几天追着看的,显然也不是王立群、康震这几位老师——至少他们不是主要目标。不傍大腕,不凑热闹,却在不瘟不火中抵达人心。不得不说,节目的主创人员是十分用心的。

  其实正是这种用心,抓住了观众的心。有人评价说,背几首诗词,有什么值得说的?如果仅仅以“诗词背诵”来概括这个节目,显然过于偏颇了。当农村妇女白茹云微笑着讲述自己的不幸时,多少人被她那种淡定和豁达所感动,有网友评论说“我含着泪看完她整个答题过程”。当快递员老曹的打油诗“苦酒辣鸭肠”逗笑全场时,多少人在笑声中感受到了乐观的力量,就像老曹自己说的,“快递虽辛苦,那又怎么样?”很明显,这不是一个关于记忆力的冷冰冰的故事。

  把老百姓的生活、普通人的情感穿插融汇到诗词当中,让人感到亲近和温暖,是《中国诗词大会》非常用心的地方。古典诗词里,有清风明月,有世事人生,有你,也有我。感受到了这些,诗词就会生动起来。正因如此,白茹云、老曹,还有更多的普通人,才愿意与诗词为友,视古人如知音,并从中体会共鸣,获取力量。要准确地捕捉到这些并恰当地叙述出来,不走心是不可能的。

  用心的另一个体现,是充分考虑观众的广泛性和接受度。有人说,几位点评嘉宾都不是诗词专家,专业性不够;所选多是常见诗词,体现不出水平。这些意见有其合理性,却未说到点上。因为所谓诗词大会,毕竟是一台电视节目,而不是一场学术研讨会,也不是纯粹的竞技比赛。请学究、掉书袋,其实未必更难,但那样一来,节目也许就不那么可亲可爱了。而像突出飞花令、选入毛泽东诗词,这样的设计,显然也是观众视角的体现。想想看,全家上下,老老少少,坐得下来,看得进去,作为一台节目,做到这一点已经不易,更重要的则是,传统文化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濡染,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当然,“良心品质”也不是无可挑剔。如有些点评过于发散、随性,有些故事的嫁接显得生硬等。但是毫无疑问,这些都是“良心”之外的事。如果每一个文化娱乐节目都能在“良心”上立得住,品质,也就有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