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与气象条件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1. 养殖水池中要测定哪些重金属含量?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形势日趋严重。因受到工农业生产的“三废”影响,水质状况不断恶化,目前水产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要保证水产品安全的关键是水质安全和养殖中所使用的饲料安全,水质安全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是水中重金属含量。目前,要求检测的重金属主要有铬、镉、铜、砷、汞、铅、锌、锑、铁、锰等。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测水质的仪器直接测定,另一种是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

  2. 养殖水体的污染与危害有哪些?养殖水体的污染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无机物污染和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等几种类型。水体污染对养殖产业的影响分为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两种。所谓显性影响,是指影响很快就能表现出来,如受到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等污染后,养殖水产品会很快生病,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使养殖人员很快就会发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损失。最可怕的是隐性影响,污染程度轻,时间长,养殖品的生长速度变慢,甚至不影响生长速度,但有害物质在水产品体内累积,甚至平时养殖品根本不出现污染症状。如微量的重金属污染,平时养殖产品看不出来有什么异样,人们认为是安全的,长期食用后,这些污染物通过生物链的作用而逐步在食用者体内产生富集,人们体内重金属含量不断增高,达到一定量后便会导致各种不治之症。居住在日本富山市神通川下游地区的一些农民长期食用受到镉污染的河水灌溉生长的稻米和繁殖的水产品,镉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逐渐积聚,引起镉中毒,造成“骨痛病”。得病初期,患者只感到腰、背、手、足等处关节疼痛,以后发展为神经痛。患者走起路来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晚上睡在床上经常痛得喊叫,这种病被称为“痛痛病”,又称为“骨痛病”。

  3. 养殖中的三基点温度是指什么?水产品是水生生物,其生长发育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的能量保证,而环境温度(水温)是伴随其一生的最重要的能量场,水温的变化直接决定水产品的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所以,人们关于水温对水产品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较多,其中最基本的是关于“三基点温度”的研究。所谓“三基点温度”,是指一个具体养殖品种的一个具体发育阶段对温度的适应程度指标,分别为生长发育的上限温度,即超过这一温度,生长发育将受到抑制;最适温度,即在这个温度附近,对生长发育最有利,生长发育最快;下限温度,即低于此温度,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

  4. 如何科学利用气象条件进行池塘养殖管理?(1)在设计池塘面积的大小时,首先要考虑当地常年的平均风速,一般风速为3~5米/秒时可以设计30000~40000平方米的池塘。如果池塘面积过大,则平时风在池中形成的浪大,会搅混水体,严重影响养殖品的正常生长发育;但若面积过小,风对水体扰动不够,池中上、下水体不能及时扰动,会形成池水分层,上、下层水质不均,则中、下层水体会污染严重,容易造成生活于底层的养殖品因缺氧而死亡等。另外,进水口一定要建在盛行风向的方向,这样有利于池中污染物自动向排水口集中。(2)在设计池塘的深度时,要考虑温度的季节差异和降水特点。如果养殖时间短,养殖期间温度变化不大,则可以浅一点;反之,养殖季节长,温度跨度大,则必须建深池。同样,在降水比较少的季节,可以建浅一点,反之,则要建深一些。(3)放养密度主要由水体大小(不是水面面积大小)、养殖品种、养殖目标和生产管理能力决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整个养殖过程中主要灾害性天气可能的影响,对不同养殖品种是不一样的。如在养殖中国对虾时,必须计算低气压时水中溶解氧所能承受的最大养殖密度。(4)饲料投喂时一定要注意晴好天气多投、勤投;阴雨等不利天气少投甚至不投。(5)水质管理的关键是看天管理。不同季节影响水质的关键因素不同,如夏季关键是高温、强降水、台风、低气压等,春秋季关键是强降温。对不同的灾害性天气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如强降水来临前要预降池水水位,加强巡塘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不溢池、不浮头、不泛塘等。(6)看天收获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评价,其意思是一定要在不适宜生长发育的天气条件来临之前收获。因此,要根据养殖品种的特性和当地气象台站的中长期预报确定一个气候收获期,在气候收获期内以养殖效益最佳为原则适时收获。

  5. 养殖虹鳟需要什么样的天气条件?虹鳟鱼苗下塘温差不宜超过 2℃,鱼种所需温度差不宜超过4℃。生长水温范围为0~25℃,最高不超过30℃,较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0~20℃。6. 养殖甲鱼需要什么样的天气条件?甲鱼从11月下旬到次年3 月底,温度在10℃以下,即潜入泥沙中越冬,进入冬眠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它即从冬眠中出蛰,开始活动觅食;气温在15℃或以上,水温在15~20℃活动完全恢复正常,大量摄食,生长迅速。人工孵化温度在30℃时需50天,26℃时需55天,23℃时则需80天。7. 养殖罗非鱼需要什么样的天气条件?罗非鱼生存最适宜的水温为26~35℃,最高不超过40℃。当水温降到13~14℃时行动迟缓,10℃时开始死亡。8. 养殖泥鳅需要什么样的天气条件?泥鳅从受精到鱼苗孵出在平均水温25℃的条件下需24小时,20℃时3天孵化,孵出的鱼苗长成3~4毫米。生存时池塘水温控制在25~30℃,最适宜水温为25~26℃,30℃以上即停止摄食,钻入土中。9. 运输鱼苗需要什么样的天气条件?鱼苗运输水温为25℃时适宜。在水温10~15℃条件下,鱼桶装水约250千克,装运平均体长2.7厘米的鱼苗10000~15000尾,运程6~12小时成活率为90%;水温31℃,鱼桶装水250千克,装运平均体长2.4厘米的鱼苗4000~6000尾,运程16小时成活率为65%。编辑:张继宏 程为 张瑞兰 李晓娟 陈莺翡审核:山西省气象学会 范永玲 朱俊峰 温汉光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