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的养殖技术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一)场地选择: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有少量淡水注入的泥砂质滩涂作为养成场地。潮位以中、低潮区为宜,尤以小潮干潮线附近最好。滩面平坦宽广,泥砂底,含砂量在50%以上,海水相对,密度为1.010-1.025,最好为1.015-1.024,无工业污染,无鱼粉加工厂排污或生活污染。(二)苗种运输文蛤是一种耐旱性较强的贝类,冬季可耐干2-3周不死,但夏季也只能活2-3天,为此,运输过程应采用干运,但要保证一定湿度和低温,切忌带水运输。(三)养殖方法1.文蛤池塘暂养(1)池塘建筑:平地筑池,池深0.5米,池底平坦,倾斜度5%左右,池形为长方形。池觏宽1米,高0.5米,用水泥板或塑料板护坡、防进退和防泥土流入池内,一个池以667平方米为定,铺设滩涂砂30厘米左右,设主进、排渠道、各池塘两端设有进、排水闸门。(2)暂养时间:池塘暂养比滩涂暂养推迟进行,一般池水表层最高水温不超过25℃,冬季不低于5℃,10月底可进行暂养。(3)暂养密度:投放密度随水温下降逐渐增加,水温25℃,每667平方米不超过2000千克,水温10℃,每667平方米5000千克;水温5℃时,最高可放文蛤6000-8000千克。水温高,暂养时间适当缩短,水温低,可暂养1-2个月。(4)管理:换水视水温变化灵活掌握,一般每天换水1次,日换水量为80%以上,水温25℃时,每天换水1-2次,水温10℃以下隔天换水,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循环换水,水深一直保持30厘米以上,谨防“浮头”。池塘水体浅,环境条件差,易发生青苔,必须及时清除,否则青苔覆盖池面会引起文蛤窒息死亡,每次文蛤采捕完成任务后整个池底要彻底翻松、曝晒,以保持池塘底质清洁。2.文蛤围网养殖,围网养殖文蛤是因文蛤有随潮流移动的习性而建造的,应在养成场潮位低的一边设置拦网,拦网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双层网(均为聚乙烯网)拦阻,内网主要防止文蛤逃逸,网目较小,约1.5厘米,下缘埋入砂中,拦网高出砂面0.7米;外网主要防止敌害侵入,其高度在满潮线以上,网目较大,约5厘米,拦网一般用竹桩固定。另一种只设1层拦网。拦网高度为65-100厘米,网目2-2.5厘米,将拦网一部分埋入砂中,另一部分露出滩面,并用竹竿或木桩撑起,木桩或竹竿直径10-15厘米,高3米,插入滩中深度为60-70厘米。网场规模以200×667平方米左右为宜。养成期间的主要管理工作是修整网具,防止“跑流”,疏散成堆的文蛤,防治灾害等。由于文蛤有移动的习性,如果拦网损坏,大潮或大风后,文蛤往往被风浪打成堆,若不及时疏散会造成文蛤死亡,尤其是夏季温度较高时,更易造成大批死亡。对于敌害生物,一定要及时防治,以减少损害。3.文蛤与对虾混养(1)混养池:混养池以能提供给混养品种适宜的环境条件为原则,池形以长方形的为好,大小以(30-60)×667平方米为宜。进、排水方便,池深1.5-2米。有环沟的池底优于平底池底,环沟可以把对虾饵料台和文蛤生活区(中央平台)分隔开,混养池底质以含砂60%以上为宜。如池底质含砂量偏低,可适当添加细砂,混养文蛤苗比对虾苗进池早,投放文蛤苗种前应清池(旧池要去污),将池底翻耕20-30厘米深,经消毒后碾碎、耙平,清池消毒常用的药吕主要有鱼藤精、漂白粉和生石灰等。(2)进水与肥水:混养池底质整理后要及时进水。放进的海水需用60-80目的筛绢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入池。水深以20-30厘米为宜,进水后施入肥水,常用的肥料有鸡粪、牛粪、人粪和无机肥等。基肥要追足。(3)播苗:苗种以壳长2.5-3.0厘米为宜,播放密度以每667平方米250-500千克为宜,播苗力求均匀。虾池混养的文蛤贝壳表面呈黑色,是长期不干露引起的,不影响蛤肉质量。如需脱色,可冲洗干净后再阴干2-3天,黑色可脱去,也可选用无毒,无异味的氧化剂进行快速脱色。4.文蛤的增养殖(1)封滩增殖:在文蛤繁殖季节,建立文蛤保护区,保证亲贝繁殖。根据贝苗栖息在偏高潮区的习性,将高潮区下段和中潮区上段划定为苗区,实行封滩护养;将中潮区下段和低潮区划定为养殖区,采取轮捕作业,捕大留小等措施。(2)移植养殖:选择风平浪静,水流畅通,底质平坦稳定,含砂量为60%-80%,不受洪水侵袭的中、低潮区,将文蛤移植放养,一般体长1厘米的贝苗,每667平方米放养150-200千克;体长1.5厘米的贝苗,每667平方米放养100-150千克。同时要做好平整滩面及清除敌害等日常管理工作。编辑:胡金枝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