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预防措施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环保的方法。当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绝大多数是遗传基础较窄的垂直抗性品种,种植时间长了抗性会很快丧失。应选用具有多基因的抗病品种或水平抗病性品种。目前,山西推广的抗晚疫病品种有晋薯7号、11号、14号、15号,同薯23号,系薯1号等。加工品质好的品种或早熟品种多不抗晚疫病,如大西洋、夏波蒂、费乌瑞它等品种。种植无病种薯  目前,在大多数种植区,晚疫病的主要侵染源仍是带病种薯。因此,加强种薯管理是防治大田马铃薯晚疫病的第一步。建立脱毒种薯无病留种基地,有组织地进行种薯调运,能有效地防止病原菌中A2交配型和不同生理小种在不同地区间的扩散蔓延。在种薯入窖、冬贮、出窖、晒种催芽和切块的各个环节,要严格剔除病、烂、伤、杂薯块。提倡用30~50g幼龄健壮小整薯播种;严格进行切刀消毒,并用内吸性杀菌剂拌种,这样可以减少初侵染来源。加强田间管理  采用3年轮作制度。选择沙壤土种植,防止积水,并适期播种。科学施肥,要施足有机肥,增施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水浇地采取垅作栽培,旱地平播要在苗期至开花前加厚培土成垄,减少块茎感病机会。采用宽窄行种植,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现蕾至开花期,一旦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用塑料袋带出田间深埋处理,并立即在发病中心50米范围内第一时间喷施内吸性杀菌剂,控制病害扩散。在流行年份,为了减少收获期晚疫病菌侵染块茎,可以在收获前10~15天割除地上茎叶,运出田块,或喷施3%的硫酸铜液;或在采收前14天喷施20%立收谷水剂;或亩用120 -150g可杀得与杀秧剂一起使用或在杀秧后喷施。化学防治  目前,防治晚疫病仍主要依靠施用化学农药。一是药剂拌种。可选用防治晚疫病和真菌病害的药剂进行拌种,用杀真菌药剂150g、杀晚疫病菌药剂150g和2.5kg滑石粉拌种薯150kg。二是药剂预防。在马铃薯封垄前一周左右或雨季来临前,第1次喷施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用药间隔期一般为7~10天,在作物快速生长时缩短间隔期至5~7天,亩用药量为60~75g,共喷5~7次。药剂可用代森猛锌、猛杀生、易保、可杀得、大生、科佳晚疫病病菌极易发生变异,对药剂产生抗性,其防治成为世界上一大难题,目前只能积极进行预防。①选用抗病品种。常用的抗晚疫病品种有晋薯16号、晋薯7号、晋薯11号、春薯3号、陇薯3号、高原4号等。②选用无病种薯,并进行切刀消毒和药剂拌种。③选择沙壤土种植,防止积水,并适期早播。④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应加强培土,杀青灭秧收获,防止病菌侵入块茎。⑤及时拔除中心病株,用塑料袋带出田间深埋销毁,并用药剂处理中心病区。⑥合理施用化学药剂。首先是用药剂拌种。据黑龙江农科院试验,用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用种量0.3%拌薯块,防治晚疫病的效果达81.3%,增产23.2%。其二是在马铃薯生长前期或雨季来临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如波尔多液、科博(波尔多液和代森猛锌的复配剂)、多宁等铜制剂;猛杀生、易保、可杀得、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喷施时使用足够喷液量覆盖叶片正反面及全株,用药间隔期一般为7~10天。在作物快速生长时缩短间隔期至5~7天,用药量为60~75 g/公顷。其三是当发病时,及时喷施内吸性杀菌剂或者内吸性与保护性的复配型杀菌制剂。如每公顷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150g,或用52.5%抑快净可湿性粉剂30~50g等耐雨水冲刷的保护兼治疗剂,与25%甲霜灵、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灭可湿性粉剂、80%大生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等交替进行喷施,可避免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每隔7~10天喷1次,发病严重时或多雨季节用药间隔期应缩短为5~7天,视病情发生情况连续使用3~7次。喷药要注意选择无风的晴天,在无露水时进行,要做到及时,喷液量充足、均匀、覆盖全株,多种药剂交替使用,以达到控制蔓延的效果。 编辑:卜晓冬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推广处研究员 马宏斌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