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万吨驱逐舰各分段误差仅2到3毫米

解放军报 2018-01-05

  

  从一艘新型驱逐舰看创新爆发力 

  ——探寻国产新型万吨级驱逐舰的“破茧”之旅 

  ■赵 东 本报记者 倪大伟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过去一年,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歼-20正式列装、“翼龙Ⅱ”首飞成功……这些大国重器的横空出世,壮我军威士气,挺起民族脊梁。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科技是核心战斗力。新的一年,随着深化国防工业改革全面推进,我们期待会有更多国之重器、军中利器破壳而出,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注入澎湃动力。2018年,我们开设《大国重器》栏目,讲述军工领域的精彩故事,呈现军工人铸造大国重器背后的家国情怀。

  导读:骄傲!震撼!2017年,国产新型万吨级驱逐舰的高光亮相,注定是我国军工领域闪亮的明星之一。顺利下水、实施舾装、按时间节点通电……国产新型万吨级驱逐舰的一举一动,吸引着世界的关注,牵动了国人的神经。

  新型万吨级驱逐舰被誉为海上移动武器库、航母“带刀侍卫”,这款巨舰从总体设计、信息集成到总装建造、技术工艺,高度集合了我国造船业的创新因子,代表了我国舰艇建造领域的最高水平。

  从一艘新型驱逐舰建造,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释放出的强大爆发力。

  初冬,申城郊外的长兴岛海风瑟瑟。码头上,我国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静静安卧,庞大的身躯插着数十根通风管道,工人们正在舰上紧张地进行舾装作业。

  “舰艇下水只是建好了‘毛坯房’,舾装好比是‘精装修’。”现场负责监造的江南造船厂驻厂军代室副总代表周欣说,如今新型驱逐舰正进行管路、电缆的安装敷设及舱室装修,争取早日试验试航、交接入列。

  再好的装备也需要人去操作,官兵需求是企业创新的突破点

  这几年,媒体常用“下饺子”形容我国海军新舰艇的列装服役。国产新型战舰快速列装,得益于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完备的造船体系,证明了我国已具备建造一流战舰的能力。

  光会建造只是造船厂“铸舰”的第一步,造出的装备好不好用、官兵满不满意、最终能不能形成战斗力才是关键所在。2017年,在新型驱逐舰还处在设计阶段时,有这么一段经历,引起了江南造船厂员工的反思。

  为了给海军官兵打造一个舒适温馨的舰上生活环境,技术人员精心布局舱室结构,健身舱、活动舱等各类舱室一应俱全,以便满足官兵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

  没想到,海军某部官兵看完设计方案后,表情显得并不兴奋。他们在减震降噪、通风、灯光等设计方面提出了不少问题。

  当时,一位海军三级军士长无意间的一句话,让参与舰艇设计工作的工程师王飞记忆犹新。“以往出海,舱内空间狭小,我们干完活,满身汗臭还夹杂着浓浓的油味,久久难以散去,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老兵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引起了江南造船厂技术人员的高度关注。

责任编辑:丛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解放军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