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热炒中国打造“海底监视网”

环球网 2018-01-03

  【环球网军事1月3日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 李司坤 特约记者 李 强】香港《南华早报》一篇关于中国建设“水下监视网络”的文章1日被印度媒体热炒。印度几乎各大新闻网站都转载了这篇报道,并表达了对印度洋安全的忧虑。事实真如港媒所报道的,中国相关科研机构正在打造一个可为海军潜艇所用的水下监测网吗?《环球时报》记者2日独家采访了报道中提到的科研机构和相关专家,但他们都否认发表过相关言论。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这个所谓的监视网络实际上主要用于大洋科学研究,并不是用于探测潜艇和舰艇的网络。目前,世界各海洋大国都在搞类似研究,很多数据是公开共享的。

  中国打造“水下监视系统”?

  《印度斯坦时报》等印度媒体1日报道称,根据香港《南华早报》的消息,中国已经开发了一个新的水下监视网络,以帮助其潜艇更好地锁定目标,同时保护包括印度洋在内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利益。文章称,这个已启动的系统可收集关于水下环境的信息,特别是水温和盐度,海军潜艇可这些数据更准确地跟踪舰船,同时改善自身航行和定位。文章称,这个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的项目是“由北京在世界海洋挑战美国的愿望推动下的空前军事扩张的一部分”。

  报道称,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去年11月的最新通报中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测试,新的监测系统现在掌握在海军手中,而且“效果很好”。但中国还有一段路要走,才能与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竞争。文章还称,这个系统是基于一系列平台的网络,包括浮标、水面舰船、卫星和水下滑翔机,通过它们收集来自南海、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数据。这些信息随后被传送到三个情报中心——西沙群岛、广东省和南亚的一个联合设施,在那里进行处理和分析。文章还称,这套系统不仅具有测量的能力,而且能够预测任何地点和时间的温度和盐度,这一点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新的监视系统不仅能提高潜艇目标定位能力,还能使潜艇在复杂水域更安全地行驶。文章称,随着海洋竞争升温,水下监视网络等工具可能会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责任编辑:张亨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环球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