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武器销售回升 中企未上榜受关注

环球时报 2017-12-12

【环球网军事12月12日报道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魏云峰】从2010年开始的全球军售下降趋势曾被外界看作世界走向和平的象征,但这个趋势已然逆转。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最新报告,2016年全球前100名国防承包商的武器销售量5年以来出现首次增长,这背后的主要驱动力就来自多个局势紧张地区带来的动荡不安。

  美国占据全球过半军售市场

  据彭博社11日报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最具代表性的全球100家武器和军事服务公司的销售总额达3748亿美元,同比上涨1.9%,相比2002年更是猛增38%。该报告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前十大武器生产企业总收入为1948亿美元,占去年全球总销售额的52%。美国和西欧在榜单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前100名中占有63席,并共同占据2016年总销售额的82.4%。其中美国38家公司的销售额达到2172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4%。

  据报道,美国军工企业2016年销售额达2172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57.9%。这个数字不仅体现美国自身在国内外的军事部署,还受到其他国家购买大型武器系统的推动。例如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生产商,其利润丰厚的业务是向英国、意大利和挪威等国家出售新一代隐形战斗机F-35。不过,该公司的最大客户依然是美国空军。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防预算,今年已经确定450亿美元的飞机和相关系统费用以及270亿美元的造船和海事系统费用。

  西欧在最重要的武器供应商名单中位居第二,武器销售额稳定在916亿美元左右。英国《金融时报》11日称,西欧国家的军售情况各为不同,法国和意大利公司的销售额下降明显,但德国和英国获益匪浅。尤其是德国坦克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和生产军用车辆的莱茵金属公司在欧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大挣了一笔。

责任编辑:张亨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环球时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