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8654_174115183187_2.jpg

魅力十足的建筑奇观——悉尼歌剧院

科普中国 2016-07-13

  

  悉尼歌剧院

  无论是否到过悉尼,我们都不会对悉尼的地标建筑物——悉尼歌剧院感到陌生。这座魅力十足的建筑,像一座玉蚌开壳,又像展翅翱翔的大雁,矗立在悉尼海湾贝尼朗半岛,让所有见到她的人为之惊叹。

  雄心勃勃的筹备

  为给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增添文化气息,悉尼市政府决定在本地海湾的贝尼朗半岛上修建一座音乐中心。为此,他们决定组成一个筹备委员会,1955年向全世界的建筑师们征集一个“空前的”设计方案 。在他们的要求中,这座音乐中心不仅应是悉尼以后的地标建筑,还将是一个全世界都为之惊叹的建筑。另外,他们还将悬赏5000英镑作为奖金。

  巨额奖金和巨大名誉刺激了所有的知名设计师,在截稿的时候,组委会共收到了来自32个国家的233件设计方案 ,但是当最终结果揭晓的时候,所有的人大吃一惊,选中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约恩·伍重。

  约恩·伍重的方案传说

  这位无名小卒约恩·伍重是丹麦人。他的设计方案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悉尼歌剧院的样子:像一座玉蚌开壳,又像展翅翱翔的大雁。这种前卫的设计方案激起了世人巨大的反响,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此,还传出了一则轶闻,说这个方案本来都被扔进了废纸篓,但是由于所有的方案都不能满足组委会的要求,所以人们又不得不重新审视了一遍所有被否决的方案,而约恩·伍重的方案在复审中一下抓住了所有评委的心——当然,这只是世人戏剧化的传说而已.实际上,专家肯定约恩·伍重的方案是因为这个方案“伟大简单的布局”和“统一的结构表现”。所以,在1959开始了歌剧院工程。

  困难重重的挑战

  尽管约恩·伍重的方案被采用了,但从设计方案落到实际建筑,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歌剧院那醒目贝壳形的拱顶,这种外壳结构在世界范围内还从未有过先例。因此,直到整个歌剧院基础部分都临近完成的时候,屋顶结构问题还没有解决。澳洲最著名的工程师奥维·阿鲁普临危受命,被邀请来解决这个问题。在经过复杂的计算和设计之后,阿鲁普用一个大胆却巧妙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让工人制作出众多大小不一但曲率相同的预制件,然后拼成一个大屋顶。屋顶的混凝土部分重叠,再通过钢筋的张力使之结合为一个整体。

  到了1973年,历经14年的施工之后,悉尼歌剧院终于完工了。然而,随着悉尼歌剧院在世界范围的名声鹊起,歌剧院删减版的内部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诟病。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主管部门为他们的短视付出了代价:他们不得不又回头找约恩·伍重重新出马修改歌剧院内部装修。只是这个时候约恩·伍重已经年迈,无法远赴澳洲从事如此大的工程,改由他的儿子重新设计。

  白色的拱顶,在澳洲的阳光下就像大雁展开双臂,向着未来出发翱翔。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为了澳洲的象征之一。但在这背后,更是人类所创造的奇迹:从建筑师非凡的想象,实现了一个“天马行空”的方案,又通过工程师严谨大胆的设计,最终实现了一座伟大的建筑。悉尼歌剧院就像一座纪念碑,告诉后世,人类能以自己的想象和智慧创造出何等的美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六千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