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度量衡 奠定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科普中国 2016-04-19

   

  统一度量衡的秦始皇

   

  身高约一丈的大禹,是最早的度单位。他也是“丈夫”的始祖。

   

  商鞅铜方升

   

  早期天平原理的产物——权衡

  所谓度量衡,是指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计量长短的用的器具称为度,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中国古代主要以度量衡和时间为主要内容的计量技术。其中,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度量衡大约诞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最初的度量衡单位与人体相关,史载为“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很显然,这个很不科学,因为老人、青年和小孩的手不同,男人和女人的手也相异。聪明的中国人也考虑到这一点,便找了个标准——名人。“身为度,称以出”,《史记·夏本纪》载,夏朝初期,就以大禹的身高为标准长度,进而统一量和衡。大禹身高成了最早的法定度单位。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大小不一。各国有各自不同的度量衡单位制和不同的度量衡器具系列。如容量单位:鲁国为釜、庾、秉;齐国为升、豆、区、釜、钟;秦国为升、斗、桶;魏国为斛、斗、益。即便在一国之内,单位量值也不统一。如齐国掌握实权的卿大夫陈氏,就创立了一种五进位的容量制——“家量”新制,取代“公量”旧制。其中,区、釜、钟的容量分别比“公量”增大25%、56%、56%。由于当时单位制的不统一,势必造成单位量值歧异,给经济贸易以及技术文化的交流带来不便、甚至混乱。

  春秋中期,各国通用的度单位中,最实用的是尺、仞等。仞与尺的比例关系,一向没有明确的定数,说一仞为四尺、五尺六寸、七尺、八尺的都有,一般认为是八尺。由此可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语)中悬崖之高。夏商朝代,容量单位用人的身体计量,以一手所能盛的叫作溢,两手合盛的叫作掬,掬是最初的基本的容量单位;春秋初期,各国在度的基础上发明了专用的升、斗、斛、豆、区、釜、钟及溢、掬等计量单位。春秋初期,各国流行用铢、两、斤、钧、石作为重量的单位,但标准不同。春秋晚期,楚国人发明了一种小型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一铢重0.69 克,一两重 15.5克,一斤251.3克,十枚相加约500克,为楚制二斤。这其实是介于天平和杆秤之间的衡器。战国时期,各国不仅广泛使用衡器,对杠杆原理也有透彻的认识,比如《墨经》中即有对衡器的精辟论述。

责任编辑:ttyy88121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