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cb8a4d0aa6193cf2b743.jpg

“银河奖”:中国科幻30年

光明网 2016-09-12

  设立于1986年的“银河奖”,今年已走过了30个年头。这个中国科幻文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奖项,推出过1200多篇优秀中短篇科幻小说,走出了刘慈欣、郝景芳等一批实力派科幻作家。中国科幻亦在这期间经历了从低谷到繁荣的转变。9月8日,在2016中国科幻高峰论坛上,杨潇、谭楷等《科幻世界》的元老级嘉宾和刘慈欣、王晋康、吴岩等中国当代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一道,畅谈30年来银河奖与中国科幻的变化与未来发展。

  银河奖创办于中国科幻低潮期 

  “1984年是中国科幻小说低潮期,中国的20多家发表科幻小说的报刊杂志分别‘关停并转’。”《科幻世界》前总编谭楷在论坛上回忆道,“当时只剩下了北边的《智慧树》和南边的《科学文艺》两本刊物‘相互取暖’。办杂志最怕的是没有好内容,《智慧树》提出,我们一起搞一个征文。1986年,我们觉得应该做一个征文奖。”

  这个奖应该叫什么名字呢?几位编辑为此绞尽了脑汁,取了很多名字仍觉得不理想。谭楷当时创作过一个作品,名为《银河礼赞》,对“银河”很有感情,便提出叫“银河奖”。众编辑都觉得甚好,于是很快通过。“应该说银河奖是谭楷老师的首提权,《科学文艺》杂志的命名权。”科幻世界杂志社前社长杨潇说。

  中国科幻30年:从无家可归到中国成为科幻的熟土 

  科幻曾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如今银河奖已像矛盾奖一样光辉的奖项了。”作家魏雅华颇为感慨地说道,“我几乎无法平静地谈论这些事。正是在科幻的最低潮时期,我很意外获奖,对我的鼓舞是巨大的。那时纯文学看不起科幻小说,我的感觉是,科幻就像《红楼梦》里赵姨娘生的儿子,不是贾宝玉。”

  有一段时间,科幻小说有着难以言说的尴尬。科普杂志认为科幻小说是文学,文学杂志认为其是科普,所以文学和科普杂志都把科幻小说赶了出去。本来既姓“科”又姓“文”的科幻小说却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让魏雅华记忆犹新的是2000年的时候,杨潇告诉自己,《科幻世界》有了43万的订阅数。“杂志从几千册涨到这么多,我激动得不能自已。而那时候的纯文学已经衰败得不成样子了,绝大部分刊物发行量不超过一千份,堆在编辑部卖不出去。《科幻世界》杂志能走到今天的辉煌,我感到非常欣慰。”

  中国科幻最大优势是科幻迷年轻化 

  “中国科幻发展到现在,我国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的科幻迷年轻化。它不等于中国科幻幼稚,我认为是巨大的优势。”刘慈欣说。

  陈楸帆补充道,如今中国喜欢科幻的核心群体的成长环境和科幻息息相关,生长在一个充满科幻、互联网、动漫的环境中,对于各种科幻的题材、形式都有很高的接受度。这让中国科幻可以容纳多种风格、题材、表现形式。“在这样的土壤中,我认为中国即将迎来科幻的黄金时代。”

  除了核心群体的年轻化,科幻作家宝树认为,中国目前处于激烈的转型期。时代的激荡对科幻创作来说也是一个助力。

  “中国已经成为了科幻的熟土。30年来,无数的科幻人用他们的青春化为养分,让中国的这片大地孕育了更多科幻的参天大树。”科幻世界杂志社副主编姚海军说。

  中国科幻30年:从无家可归到中国成为科幻的熟土 

  中国科幻将迎来黄金时代? 

  过去30年有了大发展的中国科幻,在未来的又一个30年会是什么样子?是否真将迎来一个黄金时代?也许我们可以在这些科幻人的身上看到一些提示。

  对于未来的计划,刘慈欣说了两点,一是自己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虽然不会速度很快,但会将科幻小说一直好好地创作下去。另一方面,他会花很大的力气把好作品变成一部好电影。“我就是十分想看我的作品变成电影画面,就算只有我一个观众,看到后也会很开心,就像‘上瘾’一样。”

  未来事务管理局局长姬少亭表示,“我认为,现在是中国科幻最好的时代。虽然文字水平已达到世界水平,数量上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们的未来事务管理所虽然是个小公司,会着力于对科幻作家的培养,目标是在未来让科幻作家的人数上涨三位数。”

  “振兴中国科幻,我们期待的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宝树为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它不应该是我们这些创作者赚了多少钱,有了多高的地位,也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应该是每个喜欢科幻的人,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提升。科幻能够给人们的生活打开新的方向,开拓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他最近思索出的答案。

  姚海军说,科幻世界这么多年一直在用杂志培养更多的新人,希望能够培养标杆式的作家,让科幻这个类型能够立得起来,今天已经初步实现了。下一步也面临很多挑战,“我们需要在科幻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扬过去科幻人的精神。” (光明网记者 蒲潇) 

责任编辑:刘帮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光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