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想过,为什么痒痒的时候特别想挠?

科普中国网 2017-08-18

  痒了就想挠?理智的朋友会告诉自己“痒了别挠,容易细菌感染”;而更多的人则会选择简单粗暴的按压,搔抓等,然后痛并快乐着!

  与普通蚊虫叮咬引起的瘙痒不同,对皮肤病、肝病等患者来说,经常出现的慢性瘙痒症状,令他们一方面不得不与难以克制的搔抓作斗争,更要警惕搔抓过重可能导致严重的皮肤和组织损伤。慢性瘙痒还会引起睡眠障碍等问题,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痒的机制尚不清楚,针对慢性瘙痒治疗的药物开发严重滞后。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直到今天,《科学》杂志今天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一篇题为《痒觉的中枢环路》的研究论文,初步揭示了痒觉是如何传导的。

  痒觉信息是如何从脊髓传递到大脑

  以往研究认为:脊髓中的痒觉细胞产生一种叫GRPR(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受体,直接将痒觉信息传递到大脑。

  中国团组新发现:GRPR阳性的神经元是通过投射到臂旁核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间接传递信息到大脑。

  实验过程:

  构建了GRPR神经元转基因小鼠,并表达光敏感通道。光激活脊髓中的GRPR阳性神经元可以在投射到臂旁核的细胞中诱导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脊髓电生理记录示意图

  电生理记录显示光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上图黑色为加药前,红色为加入拮抗剂后电流减小,下图为统计图

  通过光遗传学技术操控脊髓到臂旁核环路的活性,他们发现抑制该环路可以减少痒觉诱发的抓挠行为

36分钟抓挠行为

统计结果

  通过在体光纤钙成像、胞外电生理记录等技术,他们发现臂旁核细胞的活性在痒觉诱发抓挠行为的过程中显著升高

  在组胺模型中,光纤钙成像记录臂旁核神经元的兴奋性与抓挠行为有相关性

  从行为学水平证实了抑制臂旁核同样可以减少痒觉抓挠行为

  在臂旁核中注射实验组与对照组腺相关病毒的表达情况

药理遗传学抑制臂旁核对痒觉诱发的抓挠行为的影响

  该项研究工作首次揭示了一条从脊髓向大脑传递痒觉信息的长程神经环路,证明了臂旁核是痒觉信息处理环路中的关键节点,并且进一步阐明了该脑区在慢性痒和过敏性痒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为深入解析痒觉信息在大脑中如何进行加工处理奠定了基础,并为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方向。

痒觉信息从脊髓到大脑传递通路示意图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