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jpg

下雪为何让人高兴?

北京青年报 2017-02-22 作者:张田勘

  2月21日中午时分,北京多个地区飘雪。沉寂了一个冬天,在时令将转入暖春之时,北京下雪了。虽然不是彤云密布,朔风渐起,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但至少是在这个该下雪的季节降下了珍贵的雪白飞絮,以致有人兴奋得从网上又扒出了前几年的一首诗:今天竟然下雨了!是冬负了雪?还是雪背叛了冬?(相关报道见A8版)

  下雪尽管会造成交通拥堵,事故增多,但久不下雪的日子突然降雪还是让人兴奋,原因固然在于雪实在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许多情绪的刺激物。看着玉一样纯,银一样白,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从天而降亲吻久别大地的雪,人们除了赏雪吟雪外,还会有多种有情有致的生活。

  儿童的打雪仗堆雪人是必然的,成人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则是醉人的。不过,这几年冬天下雪最让人动心的是,冬天终于有点像冬天的样子了。

  不过,北京的下雪也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和联系到全球变暖。北京和华北地区好几年没有下过痛痛快快的大雪是不是全球变暖的结果之一呢?这个事情在中国有争论,在全球也有争论。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信息称,2016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年,也成为我国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第三暖年;我国气候总体上呈现出强降水增强、区域性干旱加重、台风增强、西北气候暖湿转型等特点。这个总结当然没有给出北京和北方少雪与全球变暖的关系,但是世界气象的数据给出了一些答案。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公报表明,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连续3年创新高。2016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61年至1990年平均值高出0.83℃以上,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各国的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其中,俄罗斯北部的鄂毕河河口和新地岛附近地区的气温比常年高出6℃至7℃;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等地的气温偏高3℃以上。海洋升温致使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海冰面积缩减严重。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已超过40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警示线,甲烷浓度也飙升破纪录。

  国际期刊《气候变化》上的一篇最新文章称,平均而言,2015年阿尔卑斯山的雪季开始时间比1970年晚了12天,并且提前26天结束。阿尔卑斯山的雪季全年减少38天意味着,从全球范围看,气候变化不仅正在融化着从美国犹他州到南美玻利维亚的滑雪斜坡,现在欧洲也成了另一个“受害者”,因为瑞士阿尔卑斯山的气候变暖速度差不多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

  但是,人类要对下雪减少负多少责任,这个事一直都还在吵架。科学的争论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显然也需要时间检验。但是,在中国和世界好些地方好几年没有看大雪之时也应当看到,人类的行为确实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影响,减少这种影响,让气候回归自然之道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人们乐于看到的。冬天下大雪不仅烘托人们生活的情绪和产生别致的生活方式,更是潮涨潮落自然规律的体现,并且在总体上不仅有益于人类,也有益于生态自身。

  冬天的大雪当然体现在大雪兆丰年。大雪不仅为土壤增添肥料(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还可以保暖土壤,积水利田(积雪层对越冬作物的防冻保暖作用,春天雪融后水留在土壤里也为庄稼浇水),而且还能冻死害虫,有利农作物。尽管雪盖在土壤上起了保温作用,对钻到地下过冬的害虫暂时有利,但化雪会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使得土壤变得异常寒冷,从而冻死害虫。

  下雪了,不仅人欢歌笑语,就连大地万物和生态都欢畅扬眉。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北京青年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