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17).jpg

食用深海鱼需当心 鱼越大聚集的雪卡毒素越多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8-07-26

  据东南网报道,近日,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收治了10名特殊病人,他们都是海员,就诊前几天,他们食用了一只十几斤重的深海鱼红鲷,陆续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经过治疗,他们病情趋于稳定。对于中毒的原因,化验后医生确认,这是食用红鲷鱼引起的食物中毒。红鲷本身没有毒性,但是它食用了一种含有雪卡毒素的毒海藻。那么,什么是雪卡毒素?

  据金羊网报道,雪卡毒素是一种脂溶性神经毒素,具有抑制钙离子的作用,毒性非常强,比河豚毒素强100倍,是已知的对哺乳动物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毒性较高时食用有毒鱼肉200克即能致死。据《南方日报》报道,雪卡毒素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分布于鱼的头、内脏、生殖器官,尤以内脏中含量为高。被雪卡毒素污染的鱼类在感官、嗅觉和味觉上均无明显异常,加热或冷冻均不能破坏雪卡毒素的毒性。

  据金羊网报道,雪卡毒素一旦中毒,进食者在进食后2~10小时出现临床症状,轻度中毒可出现口腔麻木、呕吐、腹痛、腹泻(主要为水样便)以及知觉麻痹或运动麻痹;中毒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肌肉痉挛渐至运动神经麻痹,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彭国球指出,体积越大的鱼类,聚集的毒素越多。每年3~4月份繁殖季节,珊瑚鱼需要食物多,体态肥美,味道也最鲜美,但此时的鱼体内聚集的雪卡毒素也越多。

  因此,东南网提醒,食用大于3斤的深海鱼需谨慎,鱼皮、卵巢不能食用。要尽量避免进食大的珊瑚鱼,尤其是在每年3~4月份鱼类繁殖期间。外购珊瑚鱼等深海鱼类最好放养15天左右,待毒素排除体外后再食用,可减少中毒机会。(孔佳佳)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领域:健康养生类、临床医学类、心理医学类)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