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7).jpg

冬天美丽“冻”人不可取 冻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8-11-14 作者:王烨

  近年来,气候变化让很多地方的冬季越来越冷,一些没有及时改进保暖措施的人因此而冻伤。很多人冻伤后用各种各样的民间方法来处理冻伤部位,结果非但治疗效果不理想,有时甚至出现受伤程度越来越严重的情况。那么。冻伤后应该如何处理呢?又该如何预防冻伤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冻伤的处理方法。民间流传一种用雪搓冻伤部位的土办法缓解冻伤,还有人称喝酒御寒防冻,那么这些民间土办法靠谱吗?实际上,冻伤复温急救时,严禁采用民间流传的“冷水浸泡、冰雪搓揉、捶打按摩冻伤部位”等土办法,那种做法复温时间过长,效果很差,还容易再度冻伤;也不能用篝火、炉火等明火烘烤或用温度高于50摄氏度的热水浸泡,那样过热复温会导致冻伤部位烧(烫)伤,加重组织损伤,会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更不能喝酒御寒,饮酒后可致外周皮肤血管扩张,加快肌体散热,更容易冻伤。冻伤后的正确处理办法是尽量脱离低温环境、采取保温措施、补充食物能量。冻伤不严重时,可用温水迅速复温,必要时及时就医。

  由于冻伤带来的伤害很大,因此预防冻伤很重要。那么,怎样做才能预防冻伤呢?

  1、防寒,鞋袜、衣物大小松紧适宜并保持干燥,皮肤暴露部分要保护,如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套等;另外,皮肤涂敷少许油脂,也有减少散热的作用;

  2、防湿, 要注意保持生活环境干燥,服装、鞋、袜的干爽,潮湿后应及时更换。脚汗多者,可用温热水洗脚,擦干后,再用硼酸粉或滑石粉擦脚掌、趾间,以保持干燥;

  3、适当运动,不要在太冷或者潮湿的环境中逗留时间过久,应避免长期静止不动。特别是在户外时,要适当活动,如搓脸、搓耳、搓手、跺脚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供血条件;

  此外,雪天一定要减少外出时间。针对容易受冻的部位,如手足、耳朵、脸颊,早晚各做一次5~10分钟按摩,可按摩手指、手背、手心及面部等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擅长领域为健康养生类、临床医学类、心理医学类。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