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治但不能乱止

新华网 2017-10-18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疼痛带给人类的困扰不言而喻。然而,比牙疼还难忍千万倍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癌痛。

  2017年中国癌症统计年报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患者数量不断攀升,癌症新发人数增加到368万,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近60%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会出现疼痛,即使是已经治愈的肿瘤患者,其疼痛患病率也高达33%。

  癌症发病率上升增加了我国止痛药需求。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止痛药市场增长20%,达到36亿元人民币(合5.3亿美元),比整体药物市场增速快一倍多。在处理癌症等晚期渐进病症引起的痛苦时,阿片类药物是必不可少的止痛药。

  “阿片”、“鸦片”都是英文opium的音译,由于19世纪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如今人们对阿片类止痛药顾虑重重。“鸦片成瘾”深入人心,“吃止痛药一定会上瘾”成为了最大的误区。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一年吗啡的使用量只有2公斤,人均吗啡使用量排名世界倒数第三,中国被视为止痛最不令人满意的国家之一。

  “在适当使用的情况下,一国的阿片类药物消费量可能是确定其癌症临终护理质量的良好指标”。

  ——《全球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Global Oncology)

  

  截至2015年,我国吗啡人均消耗量增加至1.208毫克,不到全球平均值(5.42毫克)的四分之一,在144个向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局报送吗啡医疗消耗量的国家中,中国排名第66位。除了老牌止痛药吗啡,常用的芬太尼(第99位)、羟考酮(第53位)、哌替啶(第90位)等阿片类止痛药使用情况也不尽理想。中国的镇痛治疗远少于高收入国家。

  极度的疼痛会让癌症患者“痛不欲生”,甚至渴望自杀。有患者这样描述过癌痛:“那种疼痛无法用语言形容,一会儿像有刀子在肚子里割,一下一下,痛得入心入肺,一会儿又像有千万条虫子钻进了身体,又麻又酸。死亡只是一瞬间,而疼痛却是没完没了。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想活了,太疼了。”

  “临床上,很多患者在疼痛加剧时想以死解脱,向医生请求‘安乐死’。而当疼痛明显缓解得到有效控制时,又重新燃起希望,再次鼓起抗肿瘤的信心和勇气。可见,除痛治疗是多么重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于世英教授指出,只要合理、规范地进行除痛治疗,80%-90%的晚期癌症患者无需忍受疼痛的折磨,越早治疗效果越明显。

  但是不少癌症患者家属认为“疼不是病,忍忍就好了”“吃止痛药就会上瘾”,却不知严重癌痛会影响其身体机能和抗病能力,最终使患者生存期大大缩短,导致中国约70%患者的疼痛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癌症治疗不足。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在常规剂量规范化使用情况下,疼痛患者出现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长期服用吗啡和其他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中,成瘾的患者只占0.029%和0.033%。但是,过量、滥用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从1990年至今,美国一直面临日益流行的阿片类药物依赖,包括海洛因使用量的上升和阿片类药物过量死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1999年到2015年,阿片类药物滥用情况愈演愈烈,因滥用阿片类处方药物致死人数逐渐攀升,超过18.3万人死于用药过量。2012年,美国开出了2.5亿张以上阿片类药物处方,对美国3.19亿人口来说,已经绰绰有余。

  国际麻醉品委员会表示,美国每人年使用阿片类药物长达17.4天,而澳大利亚仅为6.1天。但也许最有说服力的统计数字是,尽管只有全球百分之五的人口,但美国消费了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产品。

  2017年8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泽西州贝德敏斯特说,全美阿片类药物滥用“情况紧急”,政府正在起草相关文件以正式启动全国紧急状态。应对阿片类药物滥用将成为美政府第一要务,可为受影响地区注入更多资金,动用更多资源。

  在这场特殊的“鸦片战争”里,滥用或不用阿片类药物都无法赢得战争的胜利。控制疼痛、减少疼痛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对阿片类药物认知程度与把控最终决定了它是治愈疼痛的解药还是致命的毒药。

     本文由科普中国专家中华医学会主任、研究员唐芹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