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jpg

疯狂的粉丝,真的能剧烈的燃烧么?

河南科技报 2017-03-02 作者:张竟丰 赵力超 | 陈敏桦 赵力超

  疯狂的粉丝,真的能剧烈的燃烧么?

  话食 安全

  从个人专业视角

  剖析“食”品安全事件

  “话”给大家听

  疯狂的粉丝,真的能剧烈的燃烧么?

  本期作者:张竟丰、赵力超 | 美编:陈敏桦、赵力超

  近日继“黑塑料袋紫菜”视频在网络媒体疯转后,各媒体又开始疯转“塑料粉丝”视频。该视频中一位自称是孕妇的女士取出一捆某品牌粉丝,用打火机点燃后,“惊奇而愤怒”地发现该粉丝极易燃烧,且燃烧过程中伴有“噼啪”的脆响,燃烧终了粉丝变成一堆黑色的残余物。因此,她断定这种粉丝是黑心企业用“塑料”制成的“塑料粉丝”。

  很多网友在看完视频后,大为震惊,也开始怀疑自己平日吃的粉丝是否也是塑料制成。话食科普群里也有粉丝询问:

  该视频是真的么?

  粉丝到底能不能燃烧?

  如何辨别真假粉丝?

  其实“塑料粉丝”桥段并不新鲜,几年前就已经有了类似的谣言,且周期性的媒体爆炒一番。上一期话食团“一招教您鉴别“黑塑料袋紫菜”,本期话食团一图让您读懂,塑料粉丝和真粉丝的区别。

  鉴别方法

  那么粉丝为什么会燃烧?

  喜欢动手的观众在安全的状态下自己也可以烧烧正规渠道的粉丝,您会发现,和视频中的情况一模一样。那,为什么粉丝这种食品也会燃烧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含水量、助燃物(一般为氧气)。

  第一,粉丝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稻草、秸秆、纸张相同,构成元素都是碳、氧和氢,非常容易燃烧。

  第二,水分含量要足够低。成品粉丝的含水量通常低于14%,非常容易点燃。

  第三,粉丝的蓬松结构,也有利于粉丝和助燃物——氧气进行接触。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烧一沓厚厚的纸张,一张张搓开来才好点燃。

  那视频中提到的“噼里啪啦”的声音是塑料燃烧的特征么?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粉丝燃烧过程中,蓬松结构中的氧气消耗,造成一定真空,再由于外部空气的挤压作用,使其发出异响。

  那视频中提到的黑色残余物是什么?黑色的残余物其实是粉丝中矿物质和蛋白质中的氮、磷等元素在燃烧后形成的产物。

  所以说,粉丝燃烧是一种正常现象。

  很多面粉制品生产企业都要求防火、防爆。图示为面粉厂员工进行火灾演习。

  粉丝的易燃特性与其生产工艺息息相关

  生产粉丝的常用原材料包括地瓜、土豆、红薯、绿豆、豌豆等。粉丝制作的工艺一般如下:

  1、打浆:用热水调制得到粉芡。

  2、调粉:加入乳化剂,混匀搅拌。

  3、漏粉:用漏瓢漏下呈粉丝状的面糊。

  4、冷却、漂白:用小竿挑起粉丝,拉到冷水缸中冷却,以增加粉丝的弹性;冷却后放入酸浆中浸泡,捞起凉透,再用清水清洗。

  5、干燥:将粉丝运往晒场,晾干。

  由以上的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在粉丝制作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塑料。而且它的制作工艺也决定了制成成品的粉丝含水量少,易燃烧的特点。

  至此,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粉丝燃烧的真相。视频疯转的原因就在于视频中的女士”有意无意“地利用了人们对于伪劣食品的嫉恶态度、对于怀孕妈妈这一相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心理和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不足,从而赚足了网络点击量。

  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始,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急剧飙升。食品安全监管和溯源体系不断被人诟病,假冒伪劣食品的监督仍更多依靠互联网包括自媒体的监督。因此,在互联网尤其是自媒体的声音主导着食品安全风向的网络时代,食品安全问题不该成为炒作的噱头,更不应作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散播谣言工具。

  目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已联合相关企业,向公安机关报案,将全力追查谣言散布者,并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

责任编辑:zhengmh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河南科技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