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艺术 揭秘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 时间:2022/03/09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精彩呈现,见证了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也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用了4个词来形容当晚的开幕式,“空灵、浪漫、现代、科技”。
  科技赋能艺术是本次开幕式的一大亮点。
  开幕式综合运用人工智能、AR、裸眼3D等多种技术,整个鸟巢超大地屏首次实现全LED影像,以取代传统的地屏投影,画质达到16K。很多网友表示,被开幕式上的科技感惊艳到了。
  世界最大!8K超高清
  开幕式上,在国旗入场和奏国歌环节之后,现场竖屏上,一滴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成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整个场地都奔腾着滚滚而来的黄河之水。
  此次开幕式的舞台地面是目前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其建设团队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整个显示系统由4万多块LED屏组成,克服了结构承重、防水防寒等难题,让地面显示系统能够完成复杂精彩的表演。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技术人员给传统的LED屏幕穿上了一层特殊的“防护服”。首先,从视觉上呈现冰块的朦胧感,其次是起到承重作用,每平方米承重500公斤以上。此外,地屏本身还要克服色差的难题。4万多块屏幕来自不同的厂家,从设计到质地都有一定差别。
  最后,经过悉心调校,在开幕式正式彩排前,地屏颜色的相似度就能够达到99.78%,肉眼几乎看不出任何差异。实现了所有显示装置的色彩、色温、亮度显示一致,将导演团队的艺术想象转化为技术层面的规格参数,实现了“整齐划一”和“步调一致”。
    冰立方“雕刻”成冰雪五环
  开幕式上,冰球运动员对准冰立方挥杆一击,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破冰而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五环是如何被“雕刻”出来的?
  据技术人员介绍,大家看到的碎冰表演,实际主要是靠视效完成的裸眼3D效果。
  实际上,冰立方是一个高10米、净深8米、宽22米的LED机械装置。冰立方里面的碎冰和冰球是技术人员用光影、数字影像的手段来展现的。
   “轻盈”五环如何实现?
  缓缓升起的五环晶莹剔透,技术人员介绍,五环升起环节,一开始设计的是将外部光源投射到五环上,使其呈现流光溢彩的效果。但经过多次尝试,效果并不理想。
  最终,技术团队提出“五环自发光”改进方案,通过LED灯和滤波器,打造“冰”的感觉。
  美的问题解决了,但在有风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威亚起吊五环的稳定性又成了新的问题。
  通过多次仿真计算和实地测试,确保“冰五环”能够在6级大风中保持结构稳定,而且尽可能地保留轻盈空灵的感觉。
    火炬的燃料藏在天上
  开幕式上,橄榄枝环绕的巨型“雪花”很是惊艳。很多网友疑惑,这么大的雪花是什么做的?
  其实,这片雪花由96块小雪花形态和6块橄榄枝形态的LED双面屏创意组成,采用双面镂空设计,嵌有55万余颗LED灯珠,充分呈现雪花的线条感和细腻的画面显示效果。
  巨型“雪花”中的主火炬也是网友热议的话题。一个小小的火炬,自身的续航能力是有限的,怎么才能做到持续稳定的燃烧?其实答案也正在这朵雪花里面。
  最开始的设计方案是直接将气瓶藏在5朵“花瓣”里,但考虑到气瓶的更换难度大,可靠性有限,技术团队又将主意打到了天上。
  技术人员将冬奥主火炬的燃料藏在天上,确保火炬持续稳定燃烧。
    步步生“雪花”?背后是这个技术
  开幕式上,有一个环节中,举着和平鸽的孩子们蹦蹦跳跳,走到哪里脚下的雪花就跟到哪里,一脚一片雪花,好像每个人脚下都有一个触摸屏开关似的。
  地上闪闪发亮的光影为何能“追”着孩子们跑?舞台上的梦幻影像离不开背后3DAT高科技的支撑。
  据技术人员介绍,孩子们脚下呈现绚烂效果,随着孩子们的移动和蹦跳,这些效果会跟随他们,这背后有前端一主一备两套工业摄像机系统加上后端的人工智能处理系统来完成的。而完成整个处理,平均只有五十几毫秒的时间。

科技赋能艺术 揭秘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 时间:2022/03/09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精彩呈现,见证了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也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用了4个词来形容当晚的开幕式,“空灵、浪漫、现代、科技”。
  科技赋能艺术是本次开幕式的一大亮点。
  开幕式综合运用人工智能、AR、裸眼3D等多种技术,整个鸟巢超大地屏首次实现全LED影像,以取代传统的地屏投影,画质达到16K。很多网友表示,被开幕式上的科技感惊艳到了。
  世界最大!8K超高清
  开幕式上,在国旗入场和奏国歌环节之后,现场竖屏上,一滴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成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整个场地都奔腾着滚滚而来的黄河之水。
  此次开幕式的舞台地面是目前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其建设团队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整个显示系统由4万多块LED屏组成,克服了结构承重、防水防寒等难题,让地面显示系统能够完成复杂精彩的表演。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技术人员给传统的LED屏幕穿上了一层特殊的“防护服”。首先,从视觉上呈现冰块的朦胧感,其次是起到承重作用,每平方米承重500公斤以上。此外,地屏本身还要克服色差的难题。4万多块屏幕来自不同的厂家,从设计到质地都有一定差别。
  最后,经过悉心调校,在开幕式正式彩排前,地屏颜色的相似度就能够达到99.78%,肉眼几乎看不出任何差异。实现了所有显示装置的色彩、色温、亮度显示一致,将导演团队的艺术想象转化为技术层面的规格参数,实现了“整齐划一”和“步调一致”。
    冰立方“雕刻”成冰雪五环
  开幕式上,冰球运动员对准冰立方挥杆一击,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破冰而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五环是如何被“雕刻”出来的?
  据技术人员介绍,大家看到的碎冰表演,实际主要是靠视效完成的裸眼3D效果。
  实际上,冰立方是一个高10米、净深8米、宽22米的LED机械装置。冰立方里面的碎冰和冰球是技术人员用光影、数字影像的手段来展现的。
   “轻盈”五环如何实现?
  缓缓升起的五环晶莹剔透,技术人员介绍,五环升起环节,一开始设计的是将外部光源投射到五环上,使其呈现流光溢彩的效果。但经过多次尝试,效果并不理想。
  最终,技术团队提出“五环自发光”改进方案,通过LED灯和滤波器,打造“冰”的感觉。
  美的问题解决了,但在有风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威亚起吊五环的稳定性又成了新的问题。
  通过多次仿真计算和实地测试,确保“冰五环”能够在6级大风中保持结构稳定,而且尽可能地保留轻盈空灵的感觉。
    火炬的燃料藏在天上
  开幕式上,橄榄枝环绕的巨型“雪花”很是惊艳。很多网友疑惑,这么大的雪花是什么做的?
  其实,这片雪花由96块小雪花形态和6块橄榄枝形态的LED双面屏创意组成,采用双面镂空设计,嵌有55万余颗LED灯珠,充分呈现雪花的线条感和细腻的画面显示效果。
  巨型“雪花”中的主火炬也是网友热议的话题。一个小小的火炬,自身的续航能力是有限的,怎么才能做到持续稳定的燃烧?其实答案也正在这朵雪花里面。
  最开始的设计方案是直接将气瓶藏在5朵“花瓣”里,但考虑到气瓶的更换难度大,可靠性有限,技术团队又将主意打到了天上。
  技术人员将冬奥主火炬的燃料藏在天上,确保火炬持续稳定燃烧。
    步步生“雪花”?背后是这个技术
  开幕式上,有一个环节中,举着和平鸽的孩子们蹦蹦跳跳,走到哪里脚下的雪花就跟到哪里,一脚一片雪花,好像每个人脚下都有一个触摸屏开关似的。
  地上闪闪发亮的光影为何能“追”着孩子们跑?舞台上的梦幻影像离不开背后3DAT高科技的支撑。
  据技术人员介绍,孩子们脚下呈现绚烂效果,随着孩子们的移动和蹦跳,这些效果会跟随他们,这背后有前端一主一备两套工业摄像机系统加上后端的人工智能处理系统来完成的。而完成整个处理,平均只有五十几毫秒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