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西工大5381班的三位总师在西工大80周年校庆晚会上朗诵《致远方》.jpg

弘扬爱国志 为国育英才

科普中国网 2019-01-17 作者:汪劲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必须把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激励青年学子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离不开家国情怀的培养

  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国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历来高度重视从优良的办学传统中凝练和积淀家国情怀,在优秀校园文化中厚植和弘扬家国情怀。

  西工大脉源三支。1938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的西北工学院奠定了西工大人胸怀国家民族、矢志科技报国的底色;1956年,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整建制迁至西安的华东航空学院,又将“热爱祖国、顾全大局、艰苦创业、献身航空”的精神注入了西工大人的血脉;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的整体并入,为西工大带来了“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优良军队作风。可以说,在西工大的发展历程中,三支力量的优秀内涵构成了西工大的精神谱系,形成了“扎根西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一流、献身国防”的西工大优良办学传统,孕育了西工大人真挚热烈的家国情怀。

  学校坚持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紧紧抓住“开学第一课”“毕业最后一课”等关键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校史校情和优良办学传统的滋养中树立报国之志。学校注重将家国情怀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联合西部电影集团拍摄电影《古路坝灯火》,编排《华航西迁》《寻找师昌绪》等精品话剧,展现西工大人始终坚持国家至上的动人情怀,塑造学生的赤子之心。学校打造了一系列国防特色文化景观,校园中的 ARJ21飞机、卫星观测站、军工柱等特色景观组成了以航空、航天、航海为主题的“翱翔图腾”,体现了西工大“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的壮志豪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科技报国的价值追求。学校注重利用陕西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将延安精神等优良革命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学生价值塑造的重要内容,将延安、梁家河、渭华起义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等作为现场教学和学生实践调研的重要基地,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筑牢学生爱国奋斗的信念根基。

  在浓厚家国情怀的熏陶滋养下,一代代西工大人发扬爱国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国家至上,不虚、不浮、不务名、不图利,以超凡的责任感和艰苦卓绝的拼搏,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当今,一大批西工大优秀校友活跃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在重要型号研制和重大工程攻关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形成了人才培养领域独有的“西工大现象”,广为流传的“一班三总师”(“歼 -20”总设计师杨伟、“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和“歼-15”常务副总设计师赵霞均毕业于西工大 5381班)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毕业于西工大5381班的三位总师在西工大80周年校庆晚会上朗诵《致远方》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离不开力行实践的锤炼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需要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的滋养,也需要奋斗精神、实践能力的培育。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将爱国热情落脚到勤奋学习、增长本领的实践锻炼中,塑造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价值追求。

  在教育教学环节,学校注重把学生个人成长需求同国家重大战略和未来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找到通过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实现报国梦想的切入点。学校建立了将最新科技成果向学生课堂、教材转化的机制,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国家重大型号项目,努力将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变为人才培养优势,引导学生在“大格局、大项目、大舞台”的磨砺之下,不断强化爱国奋斗的使命担当,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锤炼科技报国的真才实学。在实践环节,学校建立了以社会实践、公益服务、国防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见习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引导学生走进大厂大所、走入大街小巷、走上田间地头,充分感知中国、了解社会,读懂民情、服务民生,增长见识、历练本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强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有利平台,突出“将个人奋斗融入祖国事业”的创新创业价值导向,鼓励学生将个人创新创业方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接,打造了以“高水平、硬科技、军民融合”为鲜明特色的西工大双创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扎实基础、过硬本领”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育了太阳能 WiFi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一批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成果,其中“翱翔”系列小卫星项目获得 2016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离不开先进典型的引领

  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奋斗故事就是无声的榜样,是催人奋斗奋进的精神力量。西北工业大学历来高度重视用先进典型的突出事迹来感召师生、影响青年。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和感人的故事,已凝结成不朽的“工大记

  忆”,成为优秀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中最闪亮、最生动的元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者 ,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工信楷模”“三秦楷模”陈士橹院士

  学校打造了“翱翔名家讲堂”品牌活动,每年举办爱国奋斗主题报告 30余场,近三年先后邀请重大型号总设计师唐长红、杨伟、赵霞,航天员杨利伟、张晓光、王亚平,军事战略专家金一南、徐焰、乔良,首批八一勋章获得者李中华,“大国工匠”高凤林,深潜英雄唐嘉陵等一大批国防领域大家和爱国奋斗榜样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燃爱国之情、树报国之志。学校在校内外举办了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工信楷模”“三秦楷模”陈士橹院士事迹报告会、事迹展 32场次 ,生动讲述了陈士橹院士心怀“中国梦”、书写“航天情”的感人事迹,在社会各界激起了强烈反响,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热潮。学校编写了《西工大故事》《古路坝灯火》《华航西迁》《军工添翼》等书籍,讴歌弘扬了航空教育家季文美、空气动力学家罗时钧等一批西工大人爱国奋斗的先进事迹,选树了周尧和、傅恒志等 6位“工大先锋”和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李贺军等一批爱国奋斗先进教师典型,涌现了“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孙玉晴、“攻坚克难、不断超越”的双创精英戴维等优秀学生典型,通过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向优秀看齐、向榜样学习。

  80年来,西北工业大学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 19万名高科技人才。一代代西工大人秉承爱国奋斗精神,将个人梦、西工大梦和科技强国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之中,用赤诚的爱国之心、强烈的报国之志和突出的创新能力,努力奋进新时代,实现新跨越,谱写新华章!

  作者简介

  

  汪劲松,男,中共党员。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教授。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装备及技术、数控系统、绿色制造、特种移动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先后承担了 4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合作科研与技改项目。在国内外相关杂志和会议发表论文 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 20余项。

  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项、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本文摘自《爱国奋斗精神学习读本(理论篇)》,经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