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永宁村民如何过上“十到位”生活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11-12 作者:文明乡里

最近,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的李俊等11个中心村,村民们会自豪地告诉你,这里水、电、供热和天然气、路灯、道路、光纤、绿化等已经实现一体化;村里的社会公共服务配套实现了文化活动室、卫生室、老饭桌、民生服务中心、粮食超市、电商服务、污水处理、农机作业公司、微型菜地、农民创业园“十到位”。以村民自治为主、网格化管理的物业模式,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永宁县众多村民们过上了“十到位”生活。

这缘于一个个基础配套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城镇中心正在形成。据统计,永宁县近三年投资100多亿元,实施了453万平方米的16个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小城镇中心村建设,使4.1万户12.7万名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并就近城镇化。目前,城镇化程度提高到75%以上,成为全自治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最快的县区。

城乡统筹打造农民新生活

在永宁县所属五镇一乡的中心村看到,楼房整齐高大气派,生活环境和城里的小区几乎没有两样,各项服务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靖益中心村村民雍静华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几乎全变了样,人们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就连乡村里常见的“东家长西家短”的扎堆式闲聊也被跳广场舞取代。

随着农民搬入楼房、“村庄变成城镇”,永宁县的农村和城镇格局日新月异,展现出经济社会发展齐步并进、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生态生活环境协调发展的和谐局面。用百姓们的话说,“我们农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永宁县在全县广泛开展了“百家千村万户大民情大数据调查”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是否愿意就近进入小城镇、中心村集中居住,对全县4镇1乡农村2万多户住户进行摸底调查。绝大多数群众有意愿到小城镇、中心村居住,渴望政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需求。永宁县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多措并举推进城镇化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制定了小城镇中心村建设风险评估方案,从资金筹措、建设分配、产业配套等各方面对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进行了评估。

经过努力,永宁县呈现出小城镇和农村新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农村发展动力强劲、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良好势头,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农村城镇化“永宁模式”,成为全自治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

“迁村腾地”形成发展新格局

永宁县在新农村(中心村)规划建设中推进“迁村腾地”,集中安置,坚持科学规划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集约节约用地水平。

在永宁县,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的思路,大力推动粮食银行、农机作业公司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金满仓种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学忠告诉记者,今年流转1000亩农田,他把自家农田里耕翻、播种、打药、施肥、收割等农活打包交给了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大型农机价格不菲,自购占用资金量太大,利用率太低。如今我只用花一小笔资金,就能享受作物从种到收的一系列专业机械作业服务。”

在建成的宁化、新华、靖益等中心村全面配套了粮食超市,实现了粮食收储、加工、配送于一体的现代粮食服务体系,解决了群众入住后粮食存储、加工等一系列难题;按照企业化运作模式,建成农机作业公司6个,带动群众在农机公司租赁入股,有效解决了群众入住中心村后农机存放作业的困局,有效释放了民间农机作业力量。现在,全县秋翻地24.5万亩,机深翻13万亩,秸秆还田10万亩,秋施肥1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8%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永宁县通过城镇化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使设施园艺、有机水稻、葡萄产业等特色优质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全县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进城农民的就业机会。目前,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万人,实现转移就业收入2.8亿元。

为了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该县在闽宁镇投资1006万元建成“永宁县生态移民创业就业培训中心”。中心建成以来,已为中银绒业闽宁针织厂开展“订单”培训523人,其中430人已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为扶持生态移民创业,还在闽宁镇设立生态移民创业担保金400万元,发放贷款2560万元,实现生态移民转移就业2231人,完成生态移民就业援助工程培训885人。同时加大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务经纪人培育力度,组织生态移民到闽宁周边的葡萄基地、养殖园区等务工,年组织带动就业8000人以上。

 

作者:张国凤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