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来袭,阴晴圆缺话月食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7-12-18

  八月的夜空很美,八月的月亮也很忙。“月偏食”、“英仙座流星雨”、“天鹅座K流星雨”、“日全食”等天象将在本月的天空中先后登场。遗憾的是,最受瞩目的日全食会出现在美国东西两岸,在中国境内无法观看。 

  但是别急着伤心,此次我们可以观测到月偏食的“大戏”。据广东天文专家透露:88日凌晨将会发生月偏食,如果天气晴朗,“天狗”来袭,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欣赏到这一天象。 

   

  8日凌晨将会发生月偏食(图片来自网络) 

  当我们做好准备欣赏月食的时候,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月食的形成 

  月食,又作月蚀,是一种天文现象。在望日(农历十五或十六日),且当日、地、月、三者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运动到地影内时,照在月面上的阳光部分或全部被遮挡,这时就出现月食现象。不是每个望日都发生月食,这是因为地球轨道面与月球的轨道面不在一个平面上。 

  月食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这是因为地球直径比月球大4倍,地球的本影远比月球的轨道半长径还长,所以月球只能穿越地球的本影区,永远不会进入伪本影区内。月球钻进地球的本影就发生月全食。当月球从地球本影的边缘掠过时,只有一部分进入本影,就形成了月偏食。 

   

  月球钻进地球的本影产生月全食(图片来自网络) 

   

  月球从地球本影的边缘掠过时产生月偏食(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月球自西向东运动,地球本影在月球处的直径大约为月轮直径的2.5倍,所以月全食的过程是从月轮的东边缘开始,由初亏、食既、食甚、生光最后到复圆,整个过程长达要一个多小时,有时几乎达2小时。 

    

  月面的亮度与颜色 

  月食时月面的亮度和颜色可区分为以下5级:0级,非常暗淡,几乎看不见;1级,稍亮,呈黑黄色,细节难以区分;2级,微亮,呈黑红色或棕黄色,中心有些暗斑,外侧相当明亮;3级,呈砖红色,能看见月面细节,但很模糊;4级,呈铜红色,非常明亮,外侧很亮,略有蓝色,可看到大的细节。 

   

  月食亮度与颜色(图片来自网络) 

    

  古往今来话月食 

  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发展。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记录;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就弄清了月食原理; 

  公元前4世纪,亚里土多德从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而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月食原理(图片来自互联网) 

  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和公元前2世纪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通过月食测定太阳-地球-月球系统的相对大小。后者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 

  2世纪时,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 

    

  月食的观测 

  观测月食的地点并没有特定的条件限制,只要所在地看得到月亮即可。如果东方没有建筑物的阻挡,自家阳台就可成为月食观景台。当然,周围灯光较暗,观赏效果会更好。不过,灯光污染不至于让你看不见月亮。 

  至于观测工具,赏月用肉眼就能办得到。双筒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则能锦上添花,让你看清月面盈亏、明暗变化的细节。 

   

  月偏食(图片来自网络) 

  一年内全地球最多发生3次月食,有时1次也不发生。机会难得,千万不要错过此次月偏食的观赏哦!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