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我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实现技术突破

光明日报 2020-05-28

  

  五月二十七日,二○二○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峰顶开展测量工作。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摄

  顶着严寒与风雪,凭借缆绳和钢梯,5月27日11时,我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完成了峰顶测量任务。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登顶测量一波三折,但测量登山队顶住压力,展现了为国测绘、为国攀登、不屈不挠的精神。

  实现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

  本次珠峰高程测量的核心目标是精确测定珠峰的高度,进入登顶测量阶段,凭借人力登上珠峰成为准确测量的关键。为何一定要人力测量?记者了解到,早期的珠峰测绘多在无人登顶的情况下进行,传统的交会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有可能出现偏差。因为珠峰峰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20多平方米的平面。从山脚下的各观测点瞄准峰顶测量,目标点难以一致。因此,必须由人将觇标带上峰顶。有了觇标,在山脚下布设的观测点就能更精确地照准峰顶的测量目标,从而测得精确的角度和距离。

  此外,目前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测量峰顶高程的精度,远低于大地测量方法,而且只能测出雪顶的高程。本次珠峰高程测量综合运用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卫星测量、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天文测量、卫星遥感等多种技术。其中,GNSS接收机、雪深雷达、气象测量和觇标等仪器都需要人携带至顶峰。此外,目前测量无人机和机器人尚无法完成珠峰登顶作业。因此,尽管人力登顶危险重重,却是保证测量精确的关键。

  5月6日,我国测量登山队第一次出征冲顶,但由于北坳冰壁有流雪风险而下撤;5月16日,测量登山队第二次向顶峰发起突击,但受气旋风暴“安攀”的影响,7790米以上区域积雪过深,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再次下撤。5月24日,测量登山队再次从6500米营地出发,第三次向顶峰发起突击,终于在27日上午克服了大风、降雪、缺氧等障碍,一举取得成功。

  27日11时登顶后,测量登山队员迅速在峰顶竖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了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同时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这将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

  珠峰高程最终数据有待联合处理后公布

  觇标竖立在峰顶,并不意味着珠峰高程测量完成,27日11时后,在珠峰周边海拔5200米至海拔6000米的6个交会点,测量队员开始同步开展峰顶交会测量和GNSS联测,获取珠峰高程测量数据。

  据了解,2020珠峰高程测量实施以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已在珠峰及周边地区开展了水准测量、绝对重力测量、重力加密测量、GNSS测量和天文测量等工作,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还开展了航空重力测量。登顶测量和交会测量的成功完成,为本次珠峰测量任务的外业测量工作画下了圆满的句号。峰顶测量完成后,将对观测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才能获得珠峰高程最终数据。

  有关测绘专家介绍,珠峰高程测量是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过程,在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才能确定珠峰精确高程。此外,温度、气压、折光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测量产生影响,科学家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消除误差,得到精确的珠峰高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大概需要2到3个月时间。最后还要经过一定的检查、验证和审核报批程序,才会得出珠峰的确切“身高”。

  而这个确切“身高”即珠峰海拔高,则是峰顶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介绍,我国法定的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和黄海平均海平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水准面。该高程起算面是根据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年至1979年的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并通过青岛市观象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实现。

  “我们测出的珠峰高程之所以具有权威性,就是因为可以在珠峰地区克服各种困难,开展各类细致的高精度基础性野外测量任务,确保我们珠峰高程测量的基准点和海拔高程起算面是全世界最好的。”党亚民说,在近年召开的珠峰高程测量国际研讨会上,我国展示的全面、先进的珠峰高程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得到了与会多国的认可。我国珠峰高程测量和测绘综合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本报北京5月27日电 本报记者 杨 舒)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光明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