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的神奇水世界

科普中国网 2019-12-24

  在青藏高原腹地,海拔3500~4800米处,藏着一方绚丽的水世界——长江、黄河、澜沧江由此发端,孕育滋养了中华文明。这里就是被称为“中华水塔”的青海三江源。

  在三江源,水不止一种形态

  在这片素以奇崛高寒著称的土地上,水呈现的形态多姿多彩:除了流淌的水,绝大部分都以冻土、冰川的形式被大地封藏,还有一些或汇聚于湖泊,或涵养于湿地,或渗透于地下,共同构成一个高原水世界。

  奔腾之河流

  在这里,河流更好地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三江源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世界著名的河流: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中段的格拉丹东雪山,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隅,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的查加日玛西南部。

  三江源每年向三条江河的中下游供水近600亿立方米,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10亿人的生命之源。有一组数据: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此。

  

  三江源输出水量占河流总水量的比例

  三条大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融水汇成涓涓细流,聚成大江大河。在河床与水流的相互作用下,经过长期的侵蚀、搬运、堆积,最终发展成相对稳定的河流。

  在这里,流水的力量展露无疑,与地势地貌相互作用,形成千变万化的河流。例如,山区多河道、分叉多聚合多,分分合合,像姑娘编的小辫儿,俗称辫状河;在高山峡谷区,水深流急,落差高,“拐弯”多,流水就像蛇蜿蜒疾行,也称“蛇曲”。

  

  三江源辫状河。在山区,多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刘山青摄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解说手册》

  

  通天河像极了蜿蜒的巨蛇。刘波摄 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解说手册》

  静谧之湖泊

  《天龙八部》中提及星宿海:在青海一隅,方圆几百里遍布湖泊、沼泽,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发光,宛如夜星,故得名星宿海。金庸笔下的星宿海正落座于三江源公园黄河源园区。

  

  美丽星宿海。张树民摄 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解说手册》

  在三江源,湖泊被誉为“高原明镜”,倒映着蔚蓝的天空和圣洁的雪山。除了美景,湖泊也承担着调节河川径流量的重要使命:洪水季节能够降低洪峰流量,蓄积水量;枯水季节能增加河川川径流量,排泄水量。扎陵湖和鄂陵湖就具有很好的水量调蓄功能。

  

  三江源的构造湖(张树民摄 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解说手册》

  三江源园区第一大淡水湖鄂陵湖的形成是由于地壳变动,特别是地壳断裂凹陷后,地表水和地下水聚集在凹陷洼地里而形成,是一种典型的断陷构造湖。

  

  三江源的冰川湖(王成财摄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解说手册》

  三江源还有一种地方特色湖,称为冰川湖。在冰川移动过程中,所携带的岩块侵蚀陆地表面,将地面刨掘出许多凹坑。当气候转暖冰川后退时,那些凹坑便会积水形成湖泊,形成冰蚀湖。冰川后退时,冰川所挟带的沙石有时会在地面上堆积成中间低四周高的洼地,冰川融化后形成湖泊,就是冰碛湖。

  温润之湿地

  有趣的是,三江源的湖泊、沼泽、河流又重新组合构建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湿地。

  

  湖泊湿地(冯凯文摄 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解说手册》)

  湖泊湿地是由地面上大小形状不一、充满水体的天然洼地组成的湿地。三江源地区湖泊湿地总面积为8775平方干米,其中,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有扎陵湖、鄂陵湖、玛多湖、多尔改错等。

  

  沼泽湿地(张纪元摄 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解说手册》)

  沼泽湿地是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具有特殊的植被和成土过程的湿地。三江源地区沼泽湿地总面积达2.65万平方千米,沼泽主要类型有三叶碱毛茛沼泽和杉叶藻沼泽,且大多数为泥炭土沼泽。

  

  河流湿地(闹布·文德摄 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解说手册》)

  河流湿地是河流等流水水域沿岸、浅滩、缓流河湾等沼泽化过程而形成的湿地,包括河流和小溪等。三江源地区共有河流湿地5898平方千米。

  在三江源地区,冰川融水量约占长江干流区年均径流量的9.13%,占黄河干流年径流量的2.24%,三江源的湿地在很大程度上调节着冰雪融水和地表径流,使河流水量均衡。同时,湿地也能调节局地气候,使其周围的环境较其他区域更加冬暖夏凉。

  高冷之冰川

  在三江源,昆仑山脉的巴颜喀拉山脉、可可西里山脉、阿尼玛卿山脉及唐古拉山脉横亘其间,犬牙交错。这些山海拔普遍在5000~6000米,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体上部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进入冰冻圈,山顶常年积雪,经过年复一年的压实之后,在自身的重力及压力下运动形成了冰川。

  

  姜根迪如冰川景观。闹布·文德摄 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解说手册》

  各拉丹冬峰下的姜根迪如冰川是万里长江开始的地方,1979年正式确认沱沱河上游的姜根迪如冰川为长江正源。

  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水源多来自冰川融水。三江源地区共有冰川715条,冰川资源蕴藏量达2000亿立方米。

  长江源地区冰川最多,分布冰川627条,冰川储量983亿立方米,年消融量约9.89亿立方米;黄河源地区有冰川68条,冰川储量11.04亿立方米,多年固态水储量约有1.4亿立方米,年融水量约320万立方米,主要补给河川径流;澜沧江园区的冰川只有20条,因气候冷酷终年积雪。

  大自然在三江源造了一个“水塔”

  每年春夏之交,印度洋季风形成的暖湿气流和中东高压中的偏西气流在青藏高原汇聚。两股气流在高海拔地形的影响下,形成了丰沛的降雨。源源不断的降雨为这片亘古的高地成为江河的源头创造了条件。

  降下来还要存得住。通过研究三江源的地理地貌,我们得以解构“中华水塔”的蓄水能力。

  高处是巍巍雪山和山脊间积蓄的冰川,低处则是星星点点的湖泊,其间分布着绵延不绝的草场。

  

  水循环示意图。刘英绘 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解说手册》

  图片作者:Howard Perlman,USGS,John Evans

  

  三江源国家公园水系分布

  打开三江源园区水系图,观察江河源头,你会发现任何河流的源头并非只有一条“脉络”,而是汇集了千万条细流。那些巨大的冰川、雪山融化成溪,从千峰万壑潺潺流出,渗进山脚下的草甸。松软的草甸像海绵一样,把散乱无章的细流“集合”在一起,然后汇入地下径流,再由径流将储存的水源持续不断地输送到河道,汇聚到低处的湖泊、沼泽中去。在这一套天然的水资源运转体系与大气环流共同作用下,造就了“中华水塔”。

  此外,被喻为固体水库的冰川也为储水提供了绝佳条件。冰川是气候的产物,反过来又对气候产生影响。冰雪可以反射绝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而冰雪消融需要消耗大量热能,因此,冰川表面与相邻的非冰川相比,温度低,湿度高,这有利于冰川区形成更多的降水。

  作者:蔚东英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副主任、地理科学学部副教授;

  编辑:鞠强 科学编辑,科学松鼠会成员,副研究馆员;

  复核:张翼然,博士,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

  参考目录:

  [1]《三江源国家公园解说手册(2019年版)》,蔚东英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2]《三江源生态保护研究报告(2017)水文水资源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