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743800_15628994647731n.jpg

“双龙”探极:关于“雪龙2”号 ,还有这些你不知道!

新华网 2019-07-12 作者:贾远琨 张建松

  我国极地科考再添“重器”!双向破冰、智能船体、智能机舱、可抗12级大风、全球无限航区航行……这就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

  11日,“雪龙2”号在上海正式交付,并将于今年底首航南极,与“雪龙”号一起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我国极地科考进入“双龙”探极新时代。

  快来看看这艘“雪龙”号的新队友,还有哪些亮点你不知道!

  

  7月11日,“雪龙2”号停靠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码头。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双向破冰:可“碾碎”20米当年冰冰脊

  顾名思义,破冰船一定拥有破冰能力,但是能够实现“双向破冰”的船却很稀罕。

  “雪龙2”号就是这样一艘能够实现船艏、船艉双向破冰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拥有以2-3节航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艉部破冰能实现在20米当年冰冰脊加20厘米雪层破冰不被卡住,可实现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

  

  7月11日拍摄的“雪龙2”号驾驶台。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中船集团第708研究所科考船设计专家、“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介绍,南极是被海冰紧紧包围的大陆,天气瞬息万变,与“雪龙”号相比,“雪龙2”号的破冰“武功”突飞猛进,当遇到坚硬高大的冰脊冰坝时,“雪龙2”号可帅气地原地360度调头,艉向航行,船艉的螺旋桨就像“粉碎机”那样,将冰脊下方的冰块“掏空”。

  “可以想象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风扇,风扇要转动是不用改变旋向的,只需要把风扇头扭转角度就行。”吴刚说,这是经过多次试验后,在船舶设计中做出的一个最优选择。

  稳如泰山:DP-2动力定位可与恶劣海况“过招”

  “雪龙2”号安装了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配备DP-2动力定位系统,电池系统可开可闭,拥有各频段声学探测系统,各种先进设备高度集成,为我国极地与海洋的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平台。

  何为DP-2动力定位系统?动力定位就是动态地把船定在需要的方位,海上情况复杂多变,有风浪还有暗流,一条船要在海上定住位置,需要克服多方面的力,必须有推进器来辅助。

  

  7月11日,“雪龙2”号二管轮郭青云介绍船上机舱。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在“雪龙2”号艏部,配备2台1200千瓦槽道式侧向推进器,加上艉部两个大功率吊舱推进器的联合作用,能使船在四级海况下实现定点定标,同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冗余度。这一系统能够满足科考调查和恶劣海况的应急需求。

  吴刚介绍,采用DP-2动力定位就是为了防止某一个推进器出现单边故障导致定位失效,这一技术可以使“雪龙2”号根据海上风向和海水流向选择合适角度,使船体“稳如泰山”。

  智能伙伴:一艘“聪明”的科考船

  “雪龙2”号十分聪明,拥有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实验室,是我国首艘中国船级社颁发智能船体证书的船舶。

  这是一艘船,也是一个“伙伴”,它能够与船员实现“人船互动”。通过为全船设备配备传感器,实现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知、获取、交换和展示;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实现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运行和辅助决策。

  在船舶的全生命周期内,不仅“身体健康指数”实现智能化监管,还能在船舶破冰航行时,给驾驶员提供辅助决策建议,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协助驾驶员选择最佳航线躲避冰山。完成任务返航归来,船上的每一处被冰刮过的地方都留存数据,长期记录可以知道船身哪一块磨损严重需要更换,以此保证船的安全性。

  

  7月11日,“雪龙2”号实验师陈清满介绍船上的科考集中控制室。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不仅船舶本身“聪明”,船舶的设计建造过程也十分智能。

  “科考船的空间狭窄,仪器设备多,要将这么多功能集合在一个比较紧凑的船上,是比较困难的,仅仅依靠二维设计是不够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介绍,在基本设计完成后,“雪龙2”号就进行了三维设计,对整个船进行建模,大大提高了设计施工的精准度和效率。

  人性化设计:“雪龙温度”令极地科考不惧严寒

  极地科考时间动辄几个月,网络是船上人员与家人联络的唯一方式。“雪龙2”号设计之初就制定了一个硬性指标:登上这艘船,手机即可流畅上网。

  实现Wi-Fi全覆盖是“雪龙2”号最大的亮点之一。“雪龙2”号加载VAST卫星通信系统,同时还设置了更多“放大器”,让Wi-Fi信号覆盖船的各个区域,让船上跟岸上联系更加便捷,可快速地传输图像和声音。

  

  7月11日,“雪龙2”号厨师张堪升介绍船上厨房。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雪龙2”号的人性化设计还不止于此。针对船上人员的生活需要,“雪龙2”号进行了多处人性化创新设计,比如房间加热设施、窗户双层保温、室内防滑处理、淡水的充足供给。船上主通道下采用加热电缆,是为了让主通道在低温的环境下不容易结冰,让科学家上下船搬运物件和行走的时候不至于摔倒。

  哪些地方需要加温防寒,哪些地方需要加强通讯、科学考察实验室如何布局……这些细节都是设计人员亲身经历过“雪龙”号科考旅程后总结出来的。

  极区寒冷,海况复杂,但“雪龙2”号上的这些人性化设计,让极地科考团队不惧严寒。

  

  7月11日,工作人员在“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上行走。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