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以色列研发病毒小片段生成方法

科技日报 2020-07-25 作者:毛黎

  寻找更好的针对病毒的检测方法、药物或疫苗等工作都必须从破译病毒的结构开始。然而,当涉及的病毒具有高致病性时,对其进行检测和研究将会非常危险。以色列魏茨曼科学院罗伊·巴-齐夫教授和雪莉·舒尔曼·达乌贝博士等研究人员通过在人工单元格中生产病毒小片段的独特方法,成功地解决了研究高致病性病毒的安全性问题。

  根据魏茨曼科学院的介绍,为得到病毒小片段,研究人员通过蚀刻在硅片上获得了微米大小的能生产蛋白质的单元格。在每个单元格的底部,他们“粘”上脱氧核糖核酸(DNA)链;同时在单元格的边缘“布满”用于捕获单元格内产生的蛋白质的受体。

  随后,研究人员用制造蛋白质所需物质(包括读取DNA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蛋白质所需的分子和酶)覆盖全部单元格。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受体将捕获单元格底部产生的多种蛋白质中一种(剩余的蛋白质将彼此结合),形成科学家们早先“编程”到系统中的结构。这样,他们获得了能感染细菌(噬菌体)的各种病毒小片段。

  巴-齐夫说,他们发现通过单元格的设计,能够从效率和最终产品两方面控制病毒小片段的组成过程。单元格的几何形状以及基因的位置和组织等决定了蛋白质的种类,从而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组成何种病毒小片段。

  魏茨曼科学院研发的系统功能包括一次生成单种病毒不同小片段的能力,这将为全球研究人员评估该病毒检测、药物和疫苗提供新工具。此外,达乌贝还认为,其他潜在的应用是开发出一种硅片,它可以快速和高效地一次完成数千项医学检测。

  总编辑圈点

  在科学家们破译病毒结构时,“安全”是最基本和必须的风险控制措施。受过专业技术和安全程序培训的科研人员,在装备适当的环境下展开操作,是可以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不过,如果有办法能在不影响甚至提高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风险,一定是所有科研人员的福音。而今魏茨曼科学院成功生成的病毒小片段,就是这样一种造福于研究者的新工具,其或将在不久的未来为全世界病毒研究工作提供更为安全便利的操作。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