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智慧相随”

青海科技报 2020-09-13

  

  

  日前,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7260万台,同比增长29.7%。近来,诸多便捷、智能的可穿戴技术频频面世,给人们的生活不断带来新惊喜。

  为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在科幻电影情节想象之外,世界上首款手腕计算器Pulsar20世纪70年代正式发布,在当时掀起了一股流行热潮。

  2014年9月,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款智能手表AppleWatch,主打心率监测、运动追踪与移动支付三大功能。一款小巧玲珑的手表可以内嵌诸多便捷功能,产品一面世便点燃了科技行业的热情,智能可穿戴设备也正式走入大众生活。此后,华为、OPPO、三星等厂商迅速推出自己的智能穿戴设备,带有健康监测功能的智能手环、智能耳机等产品纷纷涌向市场。

  市场竞争白热化

  如今可穿戴设备产品类别之多,绝不仅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播放音乐、唤醒智能助手的智能眼镜,内置电子测量系统、可记录运动者卡路里消耗等相关运动信息的智能跑鞋……随着创新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变得更加令人期待。

  作为互联网与物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居民在收入与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对可穿戴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

  IDC数据显示,受益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等新技术的发展,去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3.4亿台,同比大幅上升。尽管2020年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受到疫情影响,但行业预测在2021年后,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将继续蓬勃发展。

  在中国,可穿戴设备的竞争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截至8月18日,以工商登记为准的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共新增超2800家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可穿戴设备市场在疫情之后实现了较快复苏,而快速进入商业化阶段的可穿戴设备,也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商业化延伸,行业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型可穿戴设备产品种类与应用场景不断延伸,丰富多样的产品形态也在进一步激活产业链,加速产品升级迭代。而骨传导、人脸识别、人机交互等一系列技术的成熟应用不仅实现了产品硬件设计上的新突破,也在不断刷新着消费者的想象。

  让可穿戴设备“更聪明”

  健康监测是许多用户选择可穿戴设备时的重要原因。与医疗大健康领域相结合,以满足大众迫切的刚性健康需求,也为可穿戴设备提供了更大的、可供挖掘的商业化空间。

  一些智能穿戴设备已逐渐在医疗行业展开应用,通过可穿戴设备对患者健康数据进行检测、收集、分析与处理,从而作为医生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依据,提高问诊效率。

  如何让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更多作用?归根到底要让检测功能更智能、更聪明。以AppleWatch为例,在经过几代产品更迭之后,已经可以通过判断人体跌倒姿态并发出求救信号,并兼有心率异常监测等功能。无论是用于

  中老年的医学监测,还是受青年人欢迎的运动记录、锻炼辅助,技术革新与生活场景相互结合,也将使可穿戴设备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更多消费者的“刚需”。

  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场景是怎样的?除了健康监测,消费者也期盼可穿戴设备能够帮助自己更便捷地生产生活,不必随身携带沉重的电脑,日常工作也能变得更轻松。

  孙亚慧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青海科技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