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草甸做“CT”问诊江源生态

青海科技报 2020-09-16

  

  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刘敏(左)与赵良元在扎曲采集水样。

  

  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周华敏(右)与吴庆华在澜沧江上游扎曲附近取样。

  

  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孙宝洋在楚玛尔河采集土样。

  

  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闫霞在澜沧江上游扎曲取水样。

  

  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赵良元(左一)与队员在楚玛尔河准备采样。

  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牵头组织的2020年江源综合科考8月在西宁启动。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等单位机构的多学科科考队,将对长江和澜沧江源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体检”。

  此次科考延续了历年路线,对长江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和澜沧江源的水资源和生态状况开展综合考察,包括水文条件、生物指标、水土流失、地形地貌等。今年还将针对江源区突出的冰川退缩、冻融侵蚀、湖泊扩张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重点调查,进一步掌握长江和澜沧江源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河流径流泥沙输移规律,测定关键水文要素的变化。

  据科考队负责人介绍,今年的江源科考还将结合历年监测结果,分析长江源区水质变化规律,探寻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支流清水河及上游连通河道区域冰川积雪变化、湖泊水量变化、盐度变化以及湖泊增加水量的组成成分,梳理评价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影响下,长江源区水质潜在生态风险,运用新技术,探测鼠兔洞穴像是给草甸做“CT”,帮助地质工程师观测肉眼难以直接看到的内容,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长江和澜沧江江源区河湖水资源及生态观测与基础数据整编以及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长江水利委员会是我国最早科学考察江源地区的机构之一,曾在1976年和1978年通过两次科考探明长江正源。其下属的长江科学院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提供科技支撑的专门科研机构,从2012年开始,将江源综合科考常态化,在江源地区的水资源、水生态、河道河势、冰川雪线、水土保持、人类活动影响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第一手基础数据及资料,较全面地掌握了长江源地区以水生态系统为主的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及趋势。

  目前,2020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在位于我省的长江源区有序进行。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青海科技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