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9661033.webp.jpg

在德令哈,相会“沙漠梅花”梭梭

青海科技报 2019-10-11

  

  尕海前的梭梭树

  

  沙葱是西北人民喜食的野生植物,“凉拌沙葱”是当地特色美食。

  

  德令哈的白刺。白刺的果实在西北许多地方被称为“酸胖”,酸甜可口,对肺热咳嗽有一定治疗作用。

  

  梭梭开花

  

  梭梭孕育中的果实

  

  完全成熟的果实梭梭的果实形似“梅花”,造型太过漂亮,以致许多人会误认作是梭梭开花。

  □文/崔华威

  编者按: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西州德令哈市西南部,柴达木盆地中部,分别由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的3大块相对独立的区域组成,面积37万多公顷。2000年5月始柴达木盆地梭梭林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以保护梭梭林为代表的荒漠生态系统及荒漠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中有15.85公顷的集中联片原始梭梭林,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2.4%,共有植物278种、动物105种。可以说,保护了梭梭林,就相当于保护好了柴达木盆地。

  很多没有来过荒漠地区的人,都会认为荒漠是生命的禁区,那里只有风沙和戈壁。只有当你亲自来荒漠地区看一看后,你才会发现,实际上荒漠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你能看到一大批专门适应荒漠生态环境特点的神奇植物。进入保护区深处,置身于戈壁荒漠之中,星星点点的梭梭灌丛成为荒漠中珍贵的绿色来源,也是荒漠中的生命之源。

  柴达木梭梭林保护区地处我国沙化土地分布海拔最高的地区,生态极为脆弱,保护好以梭梭林为代表的本土荒漠植物群落,对于我省西部地区防风固沙,改变荒漠面貌和保护绿洲生态环境,乃至于构筑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梭梭林具有降低风速、阻截流沙、提高空气湿度等作用,生态价值极高,科研价值也极高。上个世纪,由于人们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自然生态恶化,造成梭梭林大面积死亡、萎缩。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灾害不断发生。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但在我眼里,远方还有“沙漠梅花”——梭梭。

  因为专业关系,我对西北地区的沙生植物情有独钟。今年终于如愿以偿,来到青海湖西面的德令哈,在柴达木梭梭林国家保护区东侧,“私会”这声名远播的固沙植物,同时也是号称“世界上种子发芽最快的植物”——梭梭。

  去年冬季,曾在内蒙古阿拉善见过成熟的梭梭果,边缘是五片扇形果翅,翅缘乳白或米黄,内侧酒红色向外一轮轮晕开,远看像迎春的腊梅,是以梭梭有着“沙漠梅花”的雅称。“梅花”中间镶嵌着一颗黑色种子(胞果),这些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两个小时便会萌发,而常见的稻、麦等种子发芽时间大多要以天计,因此梭梭被称为“目前世界上种子发芽最快的植物”。

  今年初夏,我在甘肃民勤见过梭梭开花——极不显眼的小黄花,细小而繁多,五枚芝麻仁状的雄蕊向外伸展,不细瞧很容易错过。

  夏末,来到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市,第一次见到处于睡眠(夏眠,植物对抗高温的一种方式)中、孕育中的梭梭嫩果,我再次被大自然的神奇所震惊:一个个皱缩的绿果,绿油油似翡翠,亮晶晶像露珠,圆鼓鼓如佛肚,内里澎湃的生命似乎随时要挣脱出来。没有花朵的色彩艳丽,没有成果的造型独特,有的只是包裹不住的生命力,澎湃,汹涌……

  生命力的澎湃离不开根茎的滋养。梭梭为灌木或小乔木,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长到10米之高,但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多数仅有两三米高,德令哈也不例外。梭梭根系发达,最深处可超8米,民间流传着“地上1米,地下10米”的说法。

  德令哈的梭梭树干呈灰白色,布满轻微开裂,如哈密瓜表皮,年长的裂痕加深似麻花状。由于生长缓慢,树干十分坚硬耐烧,热值达到标准煤的72%,有着“荒漠活煤”的美称。细枝或扭曲或弯垂,叶片为适应荒漠退化为节节草般的“细棍”状,光合作用只能在“细棍”上进行。梭梭的嫩枝最受骆驼欢迎,在当地赵师傅“小时候吃过”的故事鼓励下,我也学了一回骆驼,嚼了一小段,味道同师傅记忆中相似:略咸,微酸,有一股西红柿般的清甜。

  西北很多荒漠地区都有梭梭,但是德令哈的梭梭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德令哈的梭梭是圣洁的。这里海拔3000多米,洁净的空气,充足的阳光,为梭梭的生长提供了环境。群山密布四野,棱角分明像巨斧劈出,山峰顶着白雪连着云层,山坡“草色遥看近更绿”,见过这里山的尊容,其他地方的便只好称作“土丘”。光线白炽晃眼,劲风微略草香,空气稀薄,一切都很圣洁,怕惊扰这圣洁光晕之下的梭梭林。

  德令哈的梭梭是诗意的。淡蓝的巴音河映着雄浑的柏树山做背景,可鲁克湖、托素湖、尕海无数高原明珠点缀其中,白杨和红柳在四周奋力撑着画布……一切都那么耀眼,眼前的梭梭林也幻化成了诗的王国。青海湖风呼呼地扯动着经幡,吹动着一棵棵灰白的梭梭树,在旷野里展现她美丽的风姿。

  德令哈的梭梭是淳朴的,一如这里的人们。火车站不卖西瓜,但每个工作人员身旁都摆着一个,打听才知是站长给员工的福利。入住的酒店大堂,两个值班的小姑娘闲散地吃着嫩青稞籽,见我走近赶忙抓一大把相让。出租车赵师傅抢着为午餐买单……走过西北许多地方,处处感受到淳朴的民风,犹如梭梭,默默的为大自然付出一生。

  我一向认为,名字好听的地方,风景必定漂亮。敦煌这样,阿拉善这样,德令哈更是这样。在这充满圣洁、诗意、恬静的海西高原,和梭梭一起沐浴在这洁白的阳光下内心都会泛起同海子一样的感叹: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作者简介:崔华威,农学博士(浙江大学)。现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种科系主任、教师。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青海科技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