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79053889621658993.jpg

祁兰:情系农广 耕耘理想

青海日报 2020-02-13

  “我们的工作很平凡很琐碎,但既然我们选择了农业,就意味着我们的心中比别人多了一份庄严的承诺,我们的肩上比别人多了一份光荣的责任……我热爱这份职业,更热爱田间地头农民们收获时的那份喜悦。”在全省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老师祁兰饱含感情的发言感染着每一个人。

  从参加工作至今,伴随着农广校的成长,祁兰走过了20多个年头,一路行来,有风雨也有彩虹。
  农广校的工作主要是和农民打交道,因为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有时沟通起来难度很大。让祁兰记忆深刻的是,每年培训开始前,她和同事们都要走遍县里的每一条山沟沟,动员、遴选符合要求的培训学员。刚开始,由于不理解,部分学员不愿意花时间培训,她们不顾严寒酷暑,一遍又一遍地走访农户,不厌其烦地劝说,直到打动他们,使他们明白农民教育培训的好处和意义。
  遴选好学员后,开始制定培训方案和课程设置,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意见,祁兰和同事们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深刻领会意见精神。从课程计划、师资安排、内容选择、时间统筹等方方面面进行周密安排,精心布置。聘请外聘老师时,严格按照要求,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请进来,目的只有一个——努力提高培训质量,让农民学有所获。
  在负责全校教务工作的同时,祁兰每年还要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也就是要负责两个村的100名农民教育培训。每次开班前,祁兰都要多次和村书记联系,全面周全考虑问题,以便顺利开展培训。
  在培训中,祁兰带头将班级档案整理规范,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及绩效考评指标,制定出档案目录,按照目录逐项整理,并对每个教师的培训档案严格把关,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改正。自这项培训工作开展以来,大通农广校的培训档案一直作为全省的典范,多次获得上级部门的好评。
  祁兰还担任《农作物施肥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等专业课程授课任务。为了讲好课,她经常下乡走访农民朋友,收集农民关心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尽自己所能为农民讲授他们最需要的知识。她通过田间学校的培训模式、采用互动式、参与式的讲课方式进行授课,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上课积极性。
  祁兰知道学员们都来自生产一线,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产经验和独特做法,不少学员种植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基于这一点,在培训过程中,祁兰充分发挥每位学员的技术优势,把课堂让给学员,就某个问题和生产环节,让学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之后她再进行归纳总结,在交流中彼此促进,共同提升。
  课后,祁兰经常去村里进行实践指导和跟踪服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由于她的精心指导和通俗易懂的讲解,村民们都非常喜欢她,并以淳朴的感情回馈她。每次讲完课,不少学员都会邀请祁兰去他们家里坐一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说,哪怕只是去喝一口水,吃一口馍,他们都高兴。
  祁兰还负责编写学校的培训教材,在确定切合当地实际的培训专业后,她充分搜集资料,不断完善新知识、新内容,把农民需要的新品种新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进教材里,确保学员能够学以致用。
  祁兰深知,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个树立了终身学习信念的人,她在忙碌工作之余,不忘随时充电,在闲暇之余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在做好农牧民培训工作的同时,她查资料,翻文献,了解前沿知识,更新知识储备,先后在《农业科学》《农业与技术》《农家参谋》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并获得五项省级成果证书。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青海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