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大咖教你如何成为科幻作家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作者:科信

  近年来,我国科幻大潮风起云涌、科幻产业蓬勃发展。9月28日下午,2021中国科幻大会“科幻大咖主题演讲”活动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举行。

  来自国内外的科幻大咖线上线下共聚,从不同话题出发,带领科幻迷一同探讨科幻小说创作的体会和经验,感知、探索科幻的神奇与奥妙。

   

  科幻大咖主题演讲现场。郑金武摄

  科幻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凯文·安德森是美国著名畅销科幻小说家,作品被翻译成逾30种语言文字出版,全球销量超过2300万册,代表作包括《沙丘》《星球大战》《X档案》系列等。他还曾担任华纳投资的科幻片《沙丘》故事创意指导。

  谈到自己是如何成为一名科幻作家时,凯文·安德森表示,他出生在一个小镇上,小时候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在自己的想象中探险,为此积累了大量灵感与素材。

  “成为一名作家是非常难的,只有不断阅读、研究他人的文章、了解他人的想法,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凯文·安德森说。

  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星河近年来参加了许多科幻征文、大赛等活动,并多次担任评委。让他感到担忧的是,目前我国青年科幻作家的成长环境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如果一位年轻人对科幻充满热情,已经到了不满足于阅读和欣赏各类科幻作品,而是身体力行地进行科幻创作,并在各种赛事中获奖。那他是否已成为一个成熟的科幻作家了?”星河的观点是,“这样的作者距离成熟的科幻作家仍有一些差距。”

  如何帮助年轻科幻作家走向成熟呢?“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平台,创造更好的机会;要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作者自身修养也要努力提高;社会要营造公平与公正的环境。”星河建议。

  科幻小说如何创作? 

  弗朗西斯科·沃尔索是意大利著名科幻作家、编辑、独立出版人,曾三次获得意大利科幻文学最高奖“乌拉尼亚奖”。他翻译过中国科幻小说选集《星云》和《汉字文化圈》,推动中国科幻小说家如刘慈欣、韩松等进入意大利读者视野。

  “想象力是科幻创作的基石。”弗朗西斯科·沃尔索表示,年轻一代的生活与科技紧密相连,科技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只要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未来一定会开花结果。

  大卫·布林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空间科学博士、物理学家。其长篇小说《星潮汹涌》《邮差》《提升之战》及短篇小说《水晶天》均获“雨果奖”。 

  在大卫·布林看来,科幻本质上是质疑一些假设和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祖先许多认识是错误的,在科幻小说中,或许我们可以探讨这些错误,并创造更美好世界。”

  “我们必须探索未来。”大卫·布林说,“在科幻小说中,我们谈论的是更好的未来,在科幻小说中,可以培养更好的一代人。”

  美国少儿科幻作家丽贝卡·莫斯塔与丈夫凯文·安德森一起,写了40多本科幻小说。“科幻小说要进行多层次写作。”对于科幻小说的写作技巧,丽贝卡·莫斯塔传授了自己的经验。

  “你不能只知道怎么写句子,而是要有情节、节奏、角色、背景、观点等。”丽贝卡·莫斯塔说。例如,情节是为了营造出一种结果,不能只是让小说里的人物坐下来对话,通常这样的书不会很有趣;故事节奏要有变化,或快或慢,或紧张或平缓,要用节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科幻小说也强调背景的创设。“小说的背景源于生活世界,但又要大胆创设,这是非常重要的。”丽贝卡·莫斯塔说,“就像地质世界中的‘地层’,表面看着没什么新奇,但拨开它则有丰富的内容;冰山在水面上只是小小一座,但海水底下潜藏着更大的冰山。”

  美国科幻作家、《变形金刚》作者之一罗素·戴维斯创作的科幻小说《变形金刚》,是在他人作品基础上的续写。“作为一名作家,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在许多不是我创造的背景下创作,是一种什么体验?” 

  “续写更多地是就已有的角色关系展开,而不是全新创作。既要将原有的故事进行更多灵活而丰富的描述与补充,还要满足原著作者的期待。”这也是罗素·戴维斯写作中的最大挑战,“粉丝对原著已经形成了认同,但我在续写时,不得不‘杀死’原著中的一大堆角色,或者添加一个反派角色。”

  科幻小说应该表达什么? 

  “100年前的小说就在描绘遥远的未来,畅想100年后可能会出现的生活。而现在,我们已经生活在这样的‘未来’中了。”当代俄罗斯幻想文学大师谢尔盖·卢基扬年科说。

  谢尔盖·卢基扬年科认为,科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具有指向意义的。“就像从前,科幻小说描述了月球、火星的情景。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们一定会看到人类出现在火星上,以及各种令人惊喜的突破性太空旅行。”

  谢尔盖·卢基扬年科创作的小说涵盖了众多科幻主题,对人类未来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一些准确预测。例如《基因谱》所展现的未来世界里,人类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体,给自己打造全新的外表,以匹配各种不同的职业需求;或给自己培育新的器官,以适应各种不同世界的生存环境。

  “科幻应当帮助那些建设未来的科学家和大众,应当对发展道路上可能出现的错误、复杂性和危险性作出预测,应当成为人类的保护者,不让谬误和偶然性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 谢尔盖·卢基扬年科说。

  “科学幻想文学究竟是谁在幻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汪海认为,是文学借助科学在幻想,而不是科学本身在幻想。 

  汪海表示,科幻文学首先是一种文学,只是它有意走出文学自身,学习、借鉴、模仿甚至戏谑科学话语,创造了与科学的复杂对话关系,也重新连接了真理与意义两种话语之间被割裂的联系,成为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学,这是对浪漫主义先驱主张的拓展。

  但汪海也强调,科幻创作要注意“创新与陈腐”之间的问题。“如果科幻创作仅仅停留在利用科学奇观的层面,科学幻想就会沦为掩盖陈腐观念的伪装。类型文学的定位也会成为科幻小说先天的不足。”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学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