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明利家庭农场的风雨成长路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1-09-26 作者:文明乡里

江油市明利家庭农场地处四川省江油市武都镇海金村,创办于2015年3月,农场现流转土地1050亩,主要从事马铃薯、小麦、水稻等粮食和花菜等应季蔬菜的种植与销售,先后被评为“江油市市级(县级市)示范农场”、“绵阳市市级示范农场”。  


 

明利家庭农场主杨维明及其妻郑明利皆是90后大学毕业生,2015年双双辞去城里稳定的工作,回乡创业当上了现代“职业农民”,流转经营土地170亩,试验种植马铃薯20亩,通过培训学习、科学施肥、覆膜除草、人工病虫害防治等方式,当年平均亩产高达3000公斤,总产量60余吨,所种植的马铃薯直接脱销。到2019年马铃薯产量达到年产1500余吨,水稻500余吨,销售收入400余万元,家庭人均纯收入160000元,带动了全镇近百户种养产业发展,为当地村民增收90余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2018年杨维明被评为江油市 “十佳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10月被江油市农投集团聘请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前往布拖县农投集团挂职为布拖农投市场营运中心副经理、布拖农投子公司高原美种植有限公司经理,支持布拖县产业扶贫工作。


 

一、心怀高远,归乡创业

杨维明夫妇从小生长在农村家庭,对家乡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充满了饱满的热情。杨维明父母就一直立志在农村创业,从90年代起,先后从事生猪和香葱种养殖业,经过多年苦心经营逐步发展为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种养大户。但是由于知识技术不足,管理经验缺乏,采取传统农业经营,种养接连亏损,父母焦急万分。杨维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5年春节刚过,杨维明果断放弃城里的稳定工作和妻子郑明利一起回家创业,立志运用现代农业理念来改变劳累辛苦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得到父母的全力支持。

二、总结摸索,兴办农场

说干就干,2015年3月,夫妻俩就注册成立了“江油市明利家庭农场”。万事开头难。夫妻俩刚回乡接过父母家庭经营的担子,缺乏建设家庭农场的成熟经验,站在父母种植香葱的田间地头,不知用什么办法来推进家庭农场的正常经营,摸着石头过河总不是办法。于是夫妻俩针对当时家庭种植的香葱产业的种植方式、经营状况进行了冷静分析,结合市场需要分析考察,决定将当地多年连作导致丰产性逐年下降的香葱种植调整为适销对路的小麦、水稻、马铃薯等作为家庭农场种植经营的主打品种。于是立即购买引进优质马铃薯种子4000公斤,当年试验种植马铃薯20余亩,通过科学杀虫、施肥、除草、浇灌精细耕作管理,亩产高达3000公斤,收获成品马铃薯60余吨,试验试种马铃薯大获成功,村民黄明全看到马铃薯的丰收景象,羡慕之余直夸道:“大学生当农民,就是不一样!”,也进一步坚定了杨维明夫妇立志投身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心。

三、适度规模,效益为先

明利家庭农场种植基地所在的武都镇接官厅村、涪阳村地处平坝,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便利,非常适合适度规模的机械化耕作。2015年家庭农场经营虽然开局顺利,马铃薯试验试种的成功,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农场发展增加了信心,但由于流转土地仅100余亩,人力、机械等投入造成一定浪费,规模效益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当年收支两抵基本持平,再生产动力出现后劲不足。经过审慎分析决策,决定逐步适度扩大农场土地经营规模,截止2019年,家庭农场在各年度陆续接租流转当地农户耕种的剩余土地总计1050亩。分别种植小麦300亩,水稻1050亩,马铃薯400亩,应季蔬菜350亩,实现了家庭农场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经营效益,逐年向好。

 

四、科技兴场,集约经营

经过一段时间的农场运作,鉴于农场生产经营全程大量采取人工劳作,大田给排水设施不畅,田间耕作道不通,杨维明夫妇认识到,仍然沿着以前那种低投入低产出的传统粗放经营那条路走不通,必须根据农场现有条件,改善条件设施,推广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技术装备,采取集约化经营农场才是出路。而这个想法,同时也得到当地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农业科技专家和领导的大力支持,通过大学生返乡创业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等财政扶持,先后整修了农田水利、作业道设施,购置了旋耕机2台、拖拉机2台、开沟起垄机8台、打草机1台、马铃薯种植机3台、马铃薯收获机3台、水稻直播机3台、插秧机2台、无人植保机1、小麦播种机2台等一系列农机设备,目前农场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

杨维明夫妇不放过各级举办的培训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双双取得了“新型职业农民中级资格证书”和无人机等有关农机操作证书。农场常年邀请农业、国土等部门技术和理财专家、老师作现场技术指导、问题诊断,并经过对比试验适时引进水稻川优6203、小麦川麦104、马铃薯荷兰系列和希森系列等新品种,推行粮经复合栽培、水旱轮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有机肥改良土壤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技术12项,建立《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台账》6套,农场《规章制度》12项,农场生产效率逐年大幅度提高。

 
 

五、开拓市场,产销结合

产品生产出来了,能够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和欢迎,顺利销售出去才能变成商品,才能产生价值,才能带来真正的效益。杨维明夫妇的思路是主动出击找市场,然后让市场来找我,才能实现农场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农场建设中,两夫妇一手抓农产品质量,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要求,规范农产品生产技术流程,开展标准化生产;一手抓市场开拓,经常到成都、重庆等省内外的大型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去蹲点调查,先后成功12家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农场的产品深受市场认可和欢迎,农场的主导产品马铃薯等蔬菜全部销往绵阳、成都、重庆、武汉、昆明等省内外大市场,还不时出现脱销状况,实现了农场农产品供需相依、产销两旺。

六、不忘初心,共同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他们真正的理想。经过杨维明夫妇的辛勤经营,2019年,明利家庭农场总人口为6人,劳动力3个,实现家庭经营总收入400万元,其中种植业经营收入400万元,全年实现纯收96万元,家庭人均纯收16万元,超过本村人均纯收入14万元。农场吸纳周边贫困户11户18人,非贫困户176户332人到农场季节性就业务工,为当地村民增收60余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周边增收30万元。带动武都镇马铃薯种植大户9户,面积800多亩;厚坝镇2户,面积75亩;八一镇1户,面积20亩;三台县1户,面积40亩;和部分周边散户。目前仍有武都镇、小溪坝镇、永胜镇等5户大户,面积200多亩正在商谈种植合作事宜。2018年10月,杨维明被聘请到布托县农投集团,任职农业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员,前往凉山州布拖县参加扶贫工作,帮扶指导当地先后发展了千亩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以彩椒种植为主的现代设施蔬菜产业融合示范园、花椒深加工产业项目,并接手亏损的500亩高原蓝莓种植示范基地,目前都已走上正轨,运行良好。农场并参与和帮扶了乐安乡莫合作村。

才短短几年时间,杨维明夫妇感慨地总结道:“要当好新农民,必须要‘爱三农、知政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强心理’。” 明利家庭农场将顺应新时代大潮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下一步重点将精力放在开拓互联网销售业务上,进一步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施虫害“四位一体”绿色综合防控集成等新技术,把家庭农场打造成更加规范的绿色、美丽、现代的家庭农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下载链接:http://t.cn/RelAQWX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