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中国科学技术馆 2021-06-25

  上世纪60年代,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后,原湖南安江农校普通教师袁隆平开始了他的研究。他提出“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设想,并设计出整套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案,然后通过“三系”配套,完成杂交水稻生产。

  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两年后,他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为杂交水稻发展奠定了基础。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自此,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屡屡取得重大突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什么杂交水稻可以提高产量?

  作物杂交有无优势,决定性的因素在于杂交双亲的遗传性有无差异。只要有差异,就会构成杂种内在的生物学矛盾。这种矛盾能够促使杂种的生活力增强,就会产生杂种优势。将这种杂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就可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学技术馆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