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jpg

港珠澳大桥

---让世界惊叹的科技桥梁

中国科学技术馆 2021-06-24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三角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影响珠江口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为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加强两岸三地交通联系,2009年中国国务院批准修建港珠澳大桥。历经9年施工建设,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的建成,不仅满足了三地不断增长的跨界交通需求,而且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如何实现“海底之吻”?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共同组成。与沉管安装的浮运沉放不同,最终接头安装采用吊装沉放。最终接头在29米深的水下安装空间严重受限,考虑风力、海流、浮力等多种因素,最终误差只允许在1.5厘米以内,这在世界交通领域是史无前例的。

  2017年5月2日22时30分最终接头开始对接。经过7个多小时的奋战,最终接头安装完成,可汇报人员脸上并无喜色,对接数据出现了16厘米的偏差。事实上,在暗流汹涌的环境和庞大的工程面前,这点误差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把一个已经固定在深海基槽内、重6000多吨的大家伙重新吊起、重新对接,一旦出现差错,后果不堪设想。面对重新对接带来的技术风险,林鸣表示“如果不调整,这会是我们职业生涯和人生里一个永远的偏差”。经过42小时的重新精调,合龙对接最终偏差从16厘米降到了不到2.5毫米。这一看似细微的调整,创造了中国技术和工程史上的一次极限跨越,实现了毫米级的“海底之吻”。

  人工岛如何做到“拔海而起”?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大直径钢圆筒维护止水构筑的方式,历经七大主要施工步骤建成东、西人工岛,创下了钢圆筒体量、高度、垂直精度等多项世界纪录,其中钢圆筒快速成岛施工工法和八锤联动液压振动锤为世界首创。

  第一步:制造钢圆桶

  

  第二步:运输钢圆桶

  

  第三步:钢圆桶振沉入海

  

  第四步:钢圆筒填注砂

  

  第五步:岛内降水

  

  第六步:岛内填砂

  

  第七步:岛内建设

  

  (技术之最)

  

  最长的跨海大桥

  桥体全长55公里,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三地连接线及口岸,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最长的钢结构桥梁

  15公里的全钢结构钢箱梁,其主梁钢用量达到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者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海底隧道深埋部分长5664米,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最大断面的公路隧道

  主体工程与珠海连接的唯一通道——拱北隧道全长2741米,是世界上最大断面的公路隧道。

  

  最大节沉管

  每个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重约80000吨,是目前世界最大体量的沉管。

  

  最精准“深海之吻”

  数万吨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无人对接,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被喻为“海底穿针”。

责任编辑:刘鑫嵘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学技术馆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