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jpg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

中国科学技术馆 2021-06-24

  导航卫星系统是维护国防安全和保障国民经济的大国重器。中国曾因没有自己的导航卫星系统长期受制于外国。1994年,党中央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双星定位到启动设计、从试验验证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和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建成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实现了中国在卫星导航系统领域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从落后到部分领先的历史性超越,对建设航天强国、增强国家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历了怎样的跨越历程?

  20世纪后期,中国本着“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原则,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北斗一号:实现卫星导航从无到有

  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双星定位实验系统,形成区域有源定位与导航服务能力。

  北斗二号:区域导航服务亚太

  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在3种轨道进行卫星布局,建成区域导航系统,形成区域无源服务能力,向亚太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及短报文通信服务。

  北斗三号:实现全球组网

  2020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无源服务能力。

  北斗团队如何有惊无险首获占“频”之胜?

  太空中的频率资源十分有限。2000年4月17日,中国向国际电信联盟组织争取到了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按照规定必须要在7年有效期内发射卫星并成功收到信号。北斗二号立项于2004年,必须要在3年时间内研制和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而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年。总设计师孙家栋带领北斗团队夜以继日,抢在2007年2月底完成卫星研制,赶在4月初进入发射阶段。然而临发射前,却突然发现应答机出现异常,科研人员重新打开火箭整流罩,仔细检查卫星,72小时不眠不休,成功排除故障。终于4月14日凌晨4时11分,卫星成功发射。4月17日晚上8时许,北京清晰地接收到来自这颗卫星的信号。那一刻,距离国际电联的“七年之限”只剩不到4个小时。中国北斗在最后时刻“压哨破门”,拿到了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

  星斗璀璨写传奇—孙家栋

  孙家栋,中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开创者之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他主持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代表的45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主持中国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为中国突破人造卫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鑫嵘

上一篇:港珠澳大桥

下一篇:嫦娥五号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学技术馆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