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天文学家:“中国天眼”对全球开放有助国际科学界合作

新华网 2021-04-12 作者:白旭 岳东兴

  澳大利亚射电天文学家娜奥米·麦克卢尔-格里菲思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天眼”向世界全面开放将能加强来自不同国家科学家之间的合作。

  3月31日起,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麦克卢尔-格里菲思说,这将有益于国际研究与合作,特别对年轻科学家而言,是非常好的交流机会,有助于建立合作关系、扩展研究领域。她了解到,澳国内有不少团队将申请利用“中国天眼”进行观测,非常期待能获得机会。

  “这个望远镜是全新的。很多人都想使用它,(观测申请)的竞争会很激烈。随着我们迈向未来,我希望能够更多地使用它。”麦克卢尔-格里菲思在堪培拉对记者说。

  作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研究学院教授,麦克卢尔-格里菲思介绍,她曾两次参观“中国天眼”,听取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学家的介绍并探讨了可合作的科学项目,她对“中国天眼”印象深刻。

  “它真的非常壮观,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构,堪称惊人的工程壮举。”麦克卢尔-格里菲思说。

  麦克卢尔-格里菲思主要研究银河系和附近星系的演化。2004年,她在银河系发现了一条新旋臂,随后在2006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澳国家级科学奖项。

  麦克卢尔-格里菲思说,“中国天眼”的高灵敏性使它能够看到细微细节,加上能对很小区域成像的能力,可以帮助更好地观测银河系,并研究它与周围介质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国际科学界想做的许多项目,其中一个就是研究宇宙中的氢。氢是构成星系并能展示星系如何工作的主要元素。

  她说,“中国天眼”未来几年的观测结果一定会非常令人兴奋。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