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黑黄金”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开建

中国科学报 2021-01-06 作者:计红梅

  1月5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上海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从研发试产成功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石化下属上海石化成为国内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开工现场

  据介绍,碳纤维行业内将每束碳纤维处于0.1万根——1.2万根之间的称为小丝束碳纤维,而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48K大丝束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上海石化研发试产的大丝束碳纤维,破炉而出时一身黑亮,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被称为“新材料之王”,也被称为“黑黄金”,可广泛应用于飞机部件、轨道交通原材料、车身制造等,在多个行业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碳纤维原丝及大丝束碳纤维

  上海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包括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2.4万吨/年原丝等,总投资达35亿元,是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计划至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一步法聚丙烯腈基生产技术,应用了先进工艺路线。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据悉,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迄今为止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并拥有。上海石化联合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工程公司等,并在上海市的支持下,联合复旦大学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之路,于2018年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试制出48K大丝束碳纤维,并贯通工艺全流程。截至2020年,上海石化共获得碳纤维相关专利165项。经过十余年努力,我国碳纤维实现了从12K到48K的重大突破,成功实现研发生产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上海石化是我国大型合成纤维生产基地之一,其腈纶纤维的生产技术能力居全国之首,服装用纤维产品的品种开发及生产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学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