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玻璃碎片”是如何在细胞内形成的?中国科学报 2020-12-16 作者:冯丽妃 |
奇怪的蛋白质液滴,尽管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却会平稳地转变为固体的性质。一些活细胞含有像液滴一样的蛋白簇。但这些液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硬,新实验表明它们会变成一种奇怪的材料:一种柔软的“玻璃”。相关研究12月11日发表于《科学》杂志。
先前的研究表明,细胞蛋白滴可以凝固,但它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转变。德国马普学会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基因组研究所的Anthony Hyman、马普学会复杂系统物理研究所的Frank Jülicher与合作者准备了分离自细胞的蛋白液滴,并将新行程的液体与时间更久的液滴进行对比。
研究人员使用激光束挤压和拉伸水滴,水滴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得更有弹性。在单独的实验中,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液滴变得越来越小,密度越来越大,示踪剂珠在液滴中的运动受到限制。
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构成水滴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强,从而抑制了蛋白质。随着蛋白质冻结到位,液滴逐渐凝固——这是玻璃状物质形成时常见的过程。
相关文章信息:
DOI: 10.1126/science.aaw4951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科学家重建冰盖和海平面变化模型
cnBeta.COM 2021-03-05
-
中国学者实现软体机器人万米深海驱动
新华网 2021-03-05
-
“太空台风”是如何被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
新华网 2021-03-05
-
我国自主研发日冕仪成功获得白光日冕像
新华网 2021-03-05
-
多型长征系列火箭联手助力载人空间站任务
光明日报 2021-03-05
-
天问一号火星图上的“小白条”是什么?专家告诉你
科技日报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