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电子-分子碰撞模型数据库助力国际核聚变研究新华网 2020-12-04 作者:陈宇 |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超级计算机帮助下创建的电子-分子碰撞模型数据库被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采用,为ITER开发控制核聚变的关键诊断工具提供了帮助,朝最终实现受控核聚变又迈出一步。
核聚变是太阳等恒星的能量来源。在这些星体核心的超高温和高压下,氢原子核相互碰撞,聚合成更重的氦原子核,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巨大能量。ITER计划是一个全球性的科研合作项目,旨在模拟恒星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受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的可行性。
主导本次研究的澳大利亚柯廷大学博士生利亚姆·斯卡利特认为,ITER研究人员需要掌握“核聚变等离子体”各种不同类型碰撞的详细知识,以最终实现受控核聚变,而他们的数据库可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斯卡利特说,他们的新数据库包括由氢原子及其同位素构成的分子之间不同类型的碰撞,碰撞的结果超过6万种。这使得国际同行们能够创建出准确模型,而这种模型可帮助ITER研究人员预测核聚变等离子体将如何辐射,开发出对控制核聚变来说至关重要的诊断工具。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原子资料与核子资料图表》杂志上。
责任编辑:王超
下一篇:产品同质化,你做了哪些差异化




最新文章
-
病毒会“逃跑” “语言”露马脚
中国科学报 2021-01-18
-
过个不一样的新春佳节,网上年货节来了
光明日报 2021-01-18
-
研究表明恐狼跟现代狼并没有亲戚关系
cnBeta.COM 2021-01-18
-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一个庞大的恒星家族
cnBeta.COM 2021-01-18
-
如何看待“机器换人”带来的技术性失业危机
光明日报 2021-01-18
-
70岁的图灵测试已经是老古董了?
科技日报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