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昆虫靠什么闻到气味?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20-11-24 作者:杨玉琴 |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十分丰富的类群,在长期的进化中,其嗅觉系统已经成为一个高度专一且极其灵敏的化学检测器,可以识别环境中特异性的化学气味分子,并依此来觅食、求偶、躲避天敌等。
嗅觉感器多分布于昆虫的触角和触须上,在不同昆虫间,形状和大小差别很大,分布与数量差别亦很大。嗅觉感器根据形态可分为3类: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昆虫触角上的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主要感受环境中的化学气味。气味通过感器上的微孔进入感器淋巴液中,与淋巴液内的气味结合蛋白相结合,形成气味-OBP复合体,复合体再与感受细胞的树突膜相互作用,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信号通过轴突传入昆虫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昆虫的行为反应。
昆虫除了借助气体结合蛋白来感受气味,还会借助很多嗅觉相关蛋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化学感受蛋白
化学感受蛋白是另一种存在于昆虫淋巴液中的水溶性蛋白,它广泛分布于昆虫触角感器。与气体结合蛋白能够识别环境中大量挥发性气味物质不同,化学感受蛋白可以识别环境中大量非挥发性化学物质。
2.气味受体
昆虫的气味受体是一类在昆虫嗅觉神经元中表达的膜蛋白,能够识别气味分子,并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气味受体分为非典型的气味受体和传统气味受体两类,通常情况下,每种昆虫只有一个具有高度保守特性的非典型的气味受体。气味受体目前在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等多类昆虫中均有发现。
3.气味降解酶
当气味分子完成对气味受体的刺激后,无论是有益或有害的物质,多余的气味分子都需要被降解掉,否则多余的气味分子会对受体继续产生刺激,损害昆虫的神经系统。降解酶不仅能避免嗅觉器官受到连续的化学刺激,同时还能减小信号饱和带来的干扰。
本文由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二中高级教师黄少华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杨玉琴
责任编辑:刘鑫嵘




最新文章
-
病毒会“逃跑” “语言”露马脚
中国科学报 2021-01-18
-
过个不一样的新春佳节,网上年货节来了
光明日报 2021-01-18
-
研究表明恐狼跟现代狼并没有亲戚关系
cnBeta.COM 2021-01-18
-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一个庞大的恒星家族
cnBeta.COM 2021-01-18
-
如何看待“机器换人”带来的技术性失业危机
光明日报 2021-01-18
-
70岁的图灵测试已经是老古董了?
科技日报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