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香包:“青绣”的典型代表

青海科技报 2020-10-24 作者:刘海燕 吴雅琼

  

  ①

  

  ②

  

  ③

  

  ④ 图①②③④为非遗传承人蒲月光的湟源香包作品

  

  图⑤ 为蒲月光制作的风格各异的枕顶图案

  

  图⑥ 为蒲月光在河湟刺绣会展上展示湟源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香缨,有些地方叫它荷包。它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是穿越千年而不变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河湟刺绣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动物世界、花鸟鱼虫、生活纪实等题材,展现精湛的刺绣技艺的湟源香包是河湟刺绣的典型代表之一。2015年湟源香包列入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香包上的刺绣方法上,我们采用的是青海传统的青绣,上面的内容都是由我们自己创作的,大多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做香包的时候,尽可能保留了传统技艺,将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是我们的心愿。为了适应当代大众的审美要求,我们在制作香包的过程中,也会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和理念。”河湟刺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蒲月光说。

  说起绣枕头的花样,蒲月光特别开心,因为村里嫁女,有“抬枕头”的习俗,要把绣好的枕头片送给媒人、公婆等人,好的绣品给娘家人添色不少,她绣得好,有不少人来请她帮忙。

  蒲月光介绍说,湟源香包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薄荷等香料。将棉花、香料填入囊中,搭配串珠,最后配放各色流苏,一个完整的香包就制作完成了。生动写实的高原牦牛、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清新淡雅的荷花、精巧别致的奥运福娃、羽毛分明的孔雀……一根根五彩绣线,在一双巧手中变成一件件各具特色、精美无比的香包作品,这些都是蒲月光的代表作。

  近几年,随着香包制作传承人的观念和技法创新,香包的花样也变得越来越多、观赏性也随之提升。在河湟地区,端午时节,越来越多的人将香气扑鼻的香包佩戴在胸前驱避蚊虫、御邪防病,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青海科技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