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图.jpg

明明还在好奇,为什么我们不敢说出来了?|一场有“预谋”的好奇心自救

科普中国网 2020-09-22

  不妨试着回忆一下——

  你有多久没有问过“为什么”了?

  你还记得自己上一次举手提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吗?

  你有没有经历过那种抓耳挠腮,特别想得到一个答案,却被冷水迅速浇灭的瞬间?

  ……

  你觉得,你是一个还保有好奇心的人吗?  

  

  1

  一个很难否认的事实是,当代人可能正在陷入一种“好奇心的真空地带”。

  有的人,是因为成长中的习惯。身边充满教科书式的参考答案,凡事都有经验教条,遇事不想去问“为什么”——好奇心出现了怠惰,然后落入真空。

  有的人从小本分,扮演着谨言慎行的好孩子,接受某些潜移默化的教导——“你要听话”、“想那么多干嘛”,后来再也开不了口问“为什么”。——这是出于胆怯而放弃的好奇心真空。

  有的人致力和生活压力抗争,房贷车贷学费医疗老婆孩子老板同事,升级打怪到最后,把自己埋在沙发和床上,“啊?什么为什么?没兴趣。”——这是因为疲乏而导致的好奇心真空。

  但是,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在真空状态下,人本身没法存活。换句话说,是好奇心让我们保真、保质、保鲜乃至保持激情。

  我们又怎能允许自己把好奇心丢到真空地带里去呢?

  2

  这两年,人大附中的李永乐老师,在西瓜视频上收获了上千万粉丝。这位“跨界学霸老师”,似乎什么都能讲,也都能讲得“门儿清”,几年下来,讲出了400多个优质科普视频,也赢得了千万级的粉丝。有网友感叹过,“如果我上学那会儿有这样的老师,我一定好好听课”,那时候消磨掉的好奇心,李永乐肯定都能帮着找回来。

  事实上,如今担任西瓜视频科普超能计划联合发起人的李永乐老师自己也说,他的好奇心也曾差点被当时教学的自然课老师耽误。后来,当他自己成为老师走上讲台,意外遇上一名5岁的小女孩问他“天空为什么是蓝色”。为了给她一个听得懂的答案,李永乐做了很多功课,查阅了很多文献,也从中悟到保护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这也成为他坚持科普的契机。

  

  西瓜视频创作人@李永乐老师

  无独有偶。西瓜视频独家科普创作人妈咪说MommyTalk的账号主理人周哲,打小就好奇天空白云的颜色,好奇宇宙有多少奥秘。他带着这份好奇,在长大过程中不断较真,不断寻找答案。他分享自己探索好奇心的过程,也由此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这个90后理工男,至今已成功打造出白话相对论、量子故事会、粒子世界、天文史话等极具影响力的硬核科普专栏IP。

  

  西瓜视频创作人@妈咪说MommyTalk

  还有袁岚峰博士,这位14岁就成功考入中科大,23岁获得博士学位的创作人,通过在西瓜视频每周更新的《科技袁人》栏目,已为上亿用户科普过包括量子信息、核聚变、引力波、霍金辐射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知识,吸引了无数普通人对科学产生兴趣。这一切,也都要归结于袁博士对于万事万物的好奇。“你永远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生永远都有不一样的道路。”

  

  西瓜视频创作人@科技袁人袁岚峰

  当你打开西瓜视频,真真切切地看着这些秉持着好奇心的鲜活案例,你的好奇心,肯定不会继续呆在真空地带里。

  3

  今年的9月19日-25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普日。

  西瓜视频联合央视频、科普中国等媒体及相关机构,响应新时代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发起“好奇心请回答”主题活动,助力大家以单纯的好奇心,探索世界奥秘。活动将从今天起,面向全网用户征集——“你对未来有什么好奇”,并在9月27日邀请科学大咖和科普创作人对谈回答。所有入选的问题,还会在北京天文馆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公益展览,时间从9月25日-10月15日。

  

  4

  每一天,都有秉持好奇心的创作人,在西瓜视频上发布精心制作的科普作品。都有渴望求知的用户,兴趣满满地浏览、留言、发问、互动。

  没有无中生有的好奇,就难有另起一行的创新。每一个天马行空的好奇心都有在未来实现的可能。这一次,我们想号召你,以“好奇心请回答”为名——

  一起举手提问,去得到答案,勇敢开口问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为什么世界按照这样的模式运转?

  为什么我的记忆、思维和想法不能可视化?

  为什么现代科学手段还无法帮助人类实现永生?

  为什么会有人类,为什么会有生命?

  为什么我会爱上一个人,或者不爱一个人?

  ……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你多大,都请小心维护自己的那点点好奇心,它给人温暖,建造想象力的森林,也照清前路,让我们从无知中逃出去。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