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进鹏:全面提升科协系统组织力 汇聚决战决胜的科技力量

《旗帜》 2020-05-2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科技创新和群团改革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为科技、科协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思想和方法论指引。科协组织认真履行政治使命,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砥砺奋斗、创新建功,不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协系统落地生根。

  

  作者(中)在广东中山大学“手性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群团改革的重要论述

  把握创新发展的历史方位。面对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交汇,科技博弈日趋激烈,人才竞争空前白热化,如何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既以历史唯物主义准确把握科技创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地位,又以辩证唯物主义从发展诸要素矛盾中认识创新与人才的核心作用。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科技共同体是有使命召唤的责任共同体,当代科技工作者践行初心使命,既要坚持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以持续的天工开物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断促进科技为人类造福;又要涵养文化自信,以科技交流推动文化繁荣,进而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同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科协组织要团结动员科技工作者,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成科技界的自觉行动,有效集聚科技人才组织与资源势能,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释放磅礴动能。

  把握科技群团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担当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心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筑牢党在科技界执政之基,就是彰显政治性;广泛搭平台拓渠道,发挥科技工作者作为先进生产力开拓者的作用,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习,就进是行体时现先进性;坚持广泛联系、服务群众,回应科技工作者所急所忧所盼,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就是体现群众性。要以有效组织,助力科技人才的价值实现,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优势,激活创新第一动力,服务国家发展这一重大的政治任务。

  把握科协组织的鲜明特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不断演进,开放式创新、网络化组织、开源生态、平台赋能加速演化,科学技术及其组织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全球治理的格局重组、体系重构、优势重塑。如何识变应变求变,优化组织治理体系、提升组织治理能力?要突出开放型,以全球视野推动开放合作,促进开放共享,保持和拓展科技与人才交流合作战略通道,支持中国科学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科技支撑。突出枢纽型,强化跨界融合的枢纽连接,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突出平台型,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手段,以搭建科技创新、志愿服务、产学融合等平台,更好荟萃人才、汇聚资源。强“三性”是建“三型”组织的根本标尺,建“三型”是强“三性”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定大目标,提升组织力,打造大平台,构建大枢纽,凝聚大团队,促进大开放,形成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成果,彰显鲜明政治本色和“三型”特色,推动科技群团的探索与实践。

  以科学有效的组织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生动实践

  科学有效的组织是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器、助推器。我们坚持把强“三性”融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四服务”职责之中,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和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一体两翼”的组织优势,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科技界的自觉行动。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科技志愿者将《江苏科技报》“众志成城科学‘疫’”特刊送进社区

  聚焦靶心强引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科协发展的“定海神针”,团结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是科协组织的政治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武装。我们创建中国科协党校(人才学院),统筹“一体两翼”构筑融合提升的重要学习交流平台,打造没有围墙的价值引领阵地。突出价值主轴,弘扬科学家精神,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转化为行动遵循。创新活动载体,精心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活动,持续营造润物无声的政治引领氛围,推进科学家精神与志愿精神融合,凝心聚力,服务发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中,科协组织先后发起4次倡议,把党中央号召变成科技界的行动。同时,广泛宣传科技界抗疫感人事迹。

  围绕中心强服务。紧扣时代主题,提供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是科协组织服务大局的职责所在。我们以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提升智库、学术、科普三大品牌影响力,为科技人才实现价值打造服务平台。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与多方共建科技智库,打造开放交流平台,组织专家为科技经济发展、人才成长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建言献策。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跨界学术交流,促进多学科协同攻关,探索共建产学合作与技术交易服务体系,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组织学会服务区域和地方发展。完善机制,营造生态,集中力量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创办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拓展开放合作的组织机制。建立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推动社会化协同。特别是在抗疫期间,我们以应急科普切入,启动全国科普应急响应与联动机制,有效动员科技力量服务科学防疫主战场。服务脱贫攻坚。组织多种形式扶贫帮困,盯紧抓实定点扶贫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一体两翼”强组织。我们探索“党建引领、统筹设计、分布协同、合作发展”的治理模式,以外向拓展、纵横融合、网络活跃的“三维聚力”方式推进组织力提升工程。一是依托“党建带群建”组织优势,将科技志愿服务融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嵌入式发展,探索科技社团服务支撑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二是以“一体两翼”组织架构深化组织改革创新,横向强化学会联合体、协同创新共同体等跨界融合组织机制,纵向突出地市级科协的联动枢纽作用,打通资源集成和工作下沉堵点;强化“智慧科协”和“三长制”(医院院长、中小学校长、农技站站长)建设赋能强基,解决组织功能下沉“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组织动员百家学会和百支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下沉基层、深入企业助力创新发展。四是强化科协组织国际化发展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截至2019年11月,已有359人经科协推荐在374个国际组织中担任决策层职务。

  开放交流强合作。弘扬中华文化价值观和中国精神,着眼科技、文明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创设议题,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创新机制促进合作发展。2019年,中国科协推出“国际月”系列活动,集聚6000余名海外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96个国际组织、287个国别组织参与各类活动,积极拓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舞台,广泛动员国际科技力量多角度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发挥民间渠道增信释疑、缓冲压力、对冲风险、激浊扬清的独特作用。首次举办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创设科技与教育文化等议题赢得国际共识。推动建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盟,贡献中国智慧。与浙江共办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推动组建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体。在疫情防控中,主动联系沟通国际、国别科技组织,创新疫情防控科研合作机制,彰显民间科技交流渠道独特优势,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效服务科技之治、中国之治、世界之治,为疫情防控、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力量。

  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举旗帜、聚民心、强信心、暖人心,筑牢科技界共同思想基础。精心打造科协党校等政治引领平台。大力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以爱国奉献激励人心,以团结信任凝聚人心,以仁爱友善温润人心,涵养优良学风作风,让科学理性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锻造服务品牌。持续提升智库、学术、科普等公共服务品牌的影响力,拓展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平台。完善开放协同、跨界集智机制,服务现代化治理决策咨询。组织实施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打造“科创中国”平台,支撑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流科技期刊,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启动编制面向2035年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完善平战结合的“科普中国”机制,推动应急科普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健全组织体系。围绕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组织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深化学会治理改革,加强对地方科协的分类指导,激活“一体两翼”系统效能。以科技志愿服务机制赋能基层,夯实基层基础,让科技在服务全面小康中创造新的价值。推动“三长”制嵌入式发展,助力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突出志智双扶,推动定点扶贫提质增效,全力做好科技助力精准脱贫工作。

  推动合作发展。强化大联合大协作,促进科技经济结合、产学融合、跨界协同。增进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深化国际间科技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以民间科技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传递守望相助、患难之交的国际友谊,推动开放交流和文明互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注入正能量。

  作者:怀进鹏(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内容来自:《旗帜》杂志2020年第5期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旗帜》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