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离不开“硬功夫”

科普中国网 2016-08-10

  地处中部地区的安徽合肥高新区,是全国高新区中的一匹“黑马”——从长期不温不火,到近年来异军突起,在2016年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居第7位,已经成功跻身第一方阵。

  带着探寻高新区崛起“秘诀”的好奇,记者走进这里一探究竟。

   

    看中这里的高效率

  连日高温的合肥,烈日炙烤下的室外热浪滚滚,但合肥高新区清凉的办公室里却没有多少人。“多数人都在区内企业里对接工作,宋主任今天是例行的重点企业调研,要到中午才能回来。”工作人员对记者解释。

  采访合肥高新区,自然要见到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到了中午,记者本以为这是一次餐桌上的采访,谁知道却还是一场“旁听”——安徽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解方与合作伙伴安徽妇幼保健院院长刘辉和记者一起共进工作餐,并跟宋道军沟通项目落户高新区的事。

  听说解方所在的企业是从外面迁移过来的,记者便跟他攀谈起其中的缘由。解方说:“我们来这里,首先看中的就是合肥高新区的高效率。”原来,合肥 高新区一直致力于重构行政审批流程、大力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现在更是利用“互联网+”手段,建构“人在干、云在算”有效方式,通过做实“互联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实现政策发布兑现、政务在线审批、两创企业融资及科技服务、双创产品技术对接等四大功能,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创新 生态。较低的置业用工成本,加上相同甚至高人一筹的运行效率,吸引了创业者纷至沓来。

  得益于这里的好政策

  走进华米科技公司的智能办公室,陈列着的小米手环、AMAZFIT时尚手环等系列产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家在合肥高新区土生土长的企业,如今 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大可穿戴智能设备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产品占据着国内市场30%以上和国际市场15%以上份额。在这样一家企业里,由合肥高新 区授予的“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企业”等在其展示墙上十分醒目。华米科技公司公共事务总监王松青告诉记者:“可以说,没有高新区的好政策,就没有华米的今天。”

  当年,华米在高新区起家,曾经经历资金严重短缺的生死存亡关键期。凭借合肥高新区一系列扶持高新企业的优惠政策,华米不仅成为“创新贷”的第一 家受益企业,高新区的科技主管部门与担保公司还帮助企业争取了以千万计的低息贷款。同时,建立健全党团与工会组织、知识产权的申报与保护,让华米从蹒跚学 步顺利成长为健步如飞。

  惊叹这里的真用心

  万豪,是以发展环境科技、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链为主业的企业。主打的用于油井伴生天然气、矿山瓦斯气收集液化的能源集成装备,是全部国产化而替代进口的高科技产品。2014年,企业从上海来到合肥高新区,是在广泛实地考察后作出的决定。之所以选择合肥高新区,是因为这里“行政效率非常高”“高科技 企业和高校多,有人才支撑”。即使如此理性,这里还是让张留瑜有许多“想不到”。比如,这里的效率之高——去年10月份,企业102亩的用地指标才获批, 企业的研发中心今年7月就已经封顶,8月份整个一期工程就能全部建起来。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厂区外边的道路、桥梁建设,高新区已经把万豪产品重量超过30 吨载荷、运输车辆22米长的转弯半径等实际需求,在设计施工中全部考虑进去。等企业想起这些,道路桥梁早已经建成。张留瑜感叹:“他们为企业服务,是真用 心!”

  创新创业,是经济快速良性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激活这动力,离不开效率、政策、服务这些“软实力”。而形成良好的“软实力”,则离不开真心服务企业的一系列“硬功夫”!合肥高新区的崛起“秘诀”,恐怕就在于此。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