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标准化核桃园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

《今日农业》 2016-04-21

  内容摘要:核桃树的寿命周期长,具有喜光、喜温等特性。发展核桃生产,建园是基础。如果建园之前考虑不周,成园之后将很难改正规划设计方面的缺陷。所以,不论果园大小,建园之前都应本着合理利用土地、适地适树、便于经营管理的宗旨搞好核桃园的规划。

  核桃树的寿命周期长,具有喜光、喜温等特性。发展核桃生产,建园是基础。如果建园之前考虑不周,成园之后将很难改正规划设计方面的缺陷。所以,不论果园大小,建园之前都应本着合理利用土地、适地适树、便于经营管理的宗旨搞好核桃园的规划。多年从事核桃栽培研究的农科110专家、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常月梅,就如何建立标准化核桃园的关键技术给农民朋友们做了详细的讲解。

  记:常老师您好,受经济效益的促动,近年来我省核桃产业发展速迅,那么在建立核桃园时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常:建立核桃园主要考虑以下七方面的内容:1、品种。2、苗木。3、园地选择。4、园地规划。5、授粉树配置。6、整地、挖坑、栽植。7、定干。

  记:如何选择优良品种呢?

  常:一定要选用经省级以上审(认)定的优良品种 。目前适宜推广的优良早实新品种有辽宁1号、鲁光、中林1号等;晚实品种有晋龙1号、晋龙2号等。

  早实核桃品种一般结果早、早期丰产性强,优良品种嫁接苗定植后第4年有产量,第7~8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开始稳定,一般每亩每年可产干果300~800斤。盛果期可达几十年。但要求栽植在肥水较好的地块,还需注意修剪促壮。

  晚实核桃早期丰产性较差,优良品种嫁接苗定植后一般3~4年后开始挂果,定植后10~12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每年每亩产干果量同早实品种。适宜在立地条件较差,管理条件粗放的地方种植。晚实品种盛果期长达百年之久。

  记:核桃树壮苗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挑选?

  常:核桃壮苗的标准是:苗砧在20厘米以下,嫁接口愈合好,嫁接苗高度不小于60厘米,根系完整,主根长度在25厘米以上,有5~10条以上的侧根,苗木没有病虫害。

  记:建立核桃园地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常:首先是地势,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平地、丘陵地及≤25度缓坡地建园,避免在风口地带和低洼地建园。

  其次是气候,核桃树生长适宜的年平均气温为8~16℃;极端最低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40℃。年降水量400米米以上,无霜期170d以上。

  再次是土壤,通气性良好的壤土、沙壤土,土层厚度1.0米以上,pH值6.5~8.3,地下水位低于2米。

  其他还要注意:田地前茬种植过柳树、杨树、槐树、苹果树园地,不宜栽植核桃树,否则,易染根腐病,影响核桃树生长。

  记:栽植行距如何规划?

  常:首先对栽植地要画平面图。栽植株行距:早实品种:3米×5米 (45株),4米×5米(33株),4×6米(28株)。晚实品种:5×6米(22株), 6×7米(16株)。

  记:授粉树应该如何配置?

  常:主栽品种:中林1号。授粉品种:扎343、辽宁1号。主栽品种:辽宁1号、鲁光。授粉品种:薄壳香、中林1号。主栽品种:晋龙1号、晋龙2号。授粉品种:扎343、薄壳香。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数量比例为8~10:1。

  记:整地栽植如何进行?

  常:整地:园地选好后,要在栽植前把园地整平。 丘陵地要沿等高线整成小块梯田、条带或鱼鳞坑。

  栽植时期:栽植时间以秋末冬初或3~4月份苗木未萌动前栽植较好。

  注意秋栽后要越冬保护。保护措施根据气候条件决定:地上部直接套袋;弯倒埋土或套袋再在袋内装土。

  栽植方法:栽植时应首先确定株行距,然后画点挖定植坑,坑的大小为0.8~1米见方,每坑要施腐熟的基肥50公斤,然后将苗木定植于坑内中央。深浅以苗木原在苗圃中深度为准,栽后立即修好树盘灌水,待水完全渗下后,覆盖地膜。

  记:定干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常:定干时间和高度:栽植时定干。定干高度以0.8米~1.2米为宜。1.2米以上的大苗建园,当年可完成定干。小于1.2米的苗木建园,第二年完成定干。

  定干的具体做法是:定干时要留出整形带,一般在树干高度以上留出30厘米。如欲定树干高度为80厘米,定干时须在离地面110厘米处短截。在整形带内应保证5~6个饱满充实的芽体。

  但实际操作中,定干的同时就要考虑将来核桃树采用的树形。核桃树目前广泛采用的树形主要有两种:小冠疏散分层形和自然开心形。定干后,各芽体易萌发,要把整形带以下的萌芽及根部萌蘖及时、全部抹除,以便保证整形带内的新梢健壮生长。

  编辑:贾永霞

  审核专家: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常月梅

  
  

责任编辑:果仁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今日农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