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261102770081497104.jpg

伤肾?!伤肝?!关于二甲双胍的这些“都市传说”到底是真是假?

中国药学会 2020-01-14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高达1.1亿,患病率10.9%,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抗糖尿病药物也越来越多地为大家所熟知,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对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有所耳闻。

  作为降糖药中的“扛把子”,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指南,二甲双胍都被公认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一线用药和联合他药治疗的基础用药。

  为什么二甲双胍如此受推崇呢?首先二甲双胍在单独用药的情况下极少引起低血糖;其次二甲双胍和其他降糖药物一起联用,可以减少其他药物的使用剂量;此外还能降低体重,保护心血管,改善血脂和对抗肿瘤。

  作为一款经典药,二甲双胍好处多多,为人称赞,但另一方面也遭到不少人的嫌弃……

  因为听闻二甲双胍伤肝、伤肾,有人坚决拒绝服用……

  还有的人,因为服用一次该药出现胃肠道反应,便坚决停止继续用药……

  那么,上面这些关于二甲双胍伤肝又伤肾的传说到底是真是假? 出现胃肠道到底该不该停止用药呢?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在各个特别的日子里,药娃就叨叨上述为糖友们所怕怕的事!

  伤肝一事到底是真是假?

  首先,二甲双胍并不经肝脏代谢和排泄,其主要是以原型的形式在体内起效,并经肾脏排泄出体外,因此,二甲双胍对肝功能没有不良影响。

  但是,是的,要开始转折了,小伙伴们注意!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糖异生,即抑制乳酸异生为葡萄糖,从而起到降糖的作用。但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肝脏乳酸盐清除能力下降,就会引发乳酸性酸中毒。

  所以,建议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或有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使用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就必须停药?

  坊间一直都有二甲双胍“伤肾”的说法,有些患者因为出现了蛋白尿而停用二甲双胍。那么二甲双胍到底对肾脏有没有损害呢?出现蛋白尿该不该秒停二甲双胍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药娃给出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大家按医嘱用药,药物本身并不会影响你的肾功能。

  至于第二个问题,仅仅因为出现蛋白尿就立马拒绝二甲双胍也是错误滴。能不能服用二甲双胍,要看它——肾小球滤过率(eGFR):

  ①当eGFR≥60ml/(min·1.73m2)时,无需调整剂量;

  ②当eGFR在45~59ml/(min·1.73m2)时应减量;

  ③当eGFR<45ml/(min·1.73m2)时禁用。

  2015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联合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声明,建议放宽二甲双胍用于中度肾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患者的限制,仅在eGFR<30ml/(min·1.73m2)的患者中禁用。2016年,ADA糖尿病指南指出,已有累积观察性数据显示,二甲双胍用于eGFR在30~45ml/(min·1.73m2)的患者依然安全。同时建议,如果二甲双胍用于这个eGFR范围内的患者,应减少药物剂量并停止使用治疗恶心、呕吐及脱水的药物。

  出现胃肠道反应这么办?

  不少人服用完二甲双胍后会有恶心、想吐的感觉,但是这种反应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多数患者可以逐渐耐受,甚至症状完全消失。

  可是,临床上遇到好多患者,因为首次服用出现不良反应,便拒绝再次用药。从医疗专业角度来说,因为这点小小的不良反应而放弃了二甲双胍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益处是十分可惜的。那有没有办法能减少服用二甲双胍带来的胃肠道反应呢?

  巧了不是,药娃这里有办法!

  想要减少服药后带来的胃肠道反应,糖友们可以先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每日0.5克/天,若没有反应,增量至1.0克/天,然后增至1.5克/天,最后增加到2.0克/天,这个过程需要1~2周。

  但需要注意,普通制剂用量不要超过2.55克/天,缓释制剂用量不要超过2克/天,否则会加大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药娃温馨提示:

  二甲双胍与下列药物合并用药时需要注意!

  1. 经肾小管排泄的药物

  二甲双胍与阿米洛利、地高辛、吗啡、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奎宁、雷尼替丁、氨苯喋啶、甲氧苄氨嘧啶和万古霉素等药物联用会影响肾功能,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糖和eGFR,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2. 可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

  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吩噻嗪、甲状腺制剂、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苯妥英、烟碱酸、拟交感神经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异烟肼等药物可引起血糖升高。

  这些药物与二甲双胍联用时,要适当增加二甲双胍的剂量,停用时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3. 抗凝药

  二甲双胍可能会增加华法林的抗凝血效果,因此二甲双胍与华法林联用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本文由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孙惠斌供稿。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药学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