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和博主都在抗糖化!不吃糖可以防衰老,是骗局还是真有其事?

中国药学会 2020-01-08

  在娱乐圈和美妆界,最近有一个词特别火——抗糖,很多明星和美妆博主在分享她们生活方式的时候都会提到它:

  娃娃脸的张韶涵,就曾在微博上宣称自己视糖为死敌。

  而有美容教主之称的另一女明星大S更是坦言,自己10年不吃糖,糖是导致女生变老的最大凶手!

  各个美妆博主也纷纷现身说法:

  有人说:“我戒糖N天痘痘全好了!”

  有人说:“我戒糖又重回了颜值巅峰!”

  所以,抗糖到底是啥?它真有传说中抗衰老的功效吗?

  “抗糖”到底是什么意思?

  关于抗糖是什么,打开各路明星和博主的微博,我们总是看到一张经典解释图:

  “糖化后的肌肤,会失去弹性,又黄又松,引发脸上各种暗沉、痘痘、小细纹,一个极端糖化案例:刷糖的五花肉,高温下会变黄变硬。”

  看上去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但是,这种说法对吗?

  我们先来正儿八经地看一下什么是糖化。

  糖化其实分为2种,一种是glycosylation,也就是酶促糖基化,是指蛋白质和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糖蛋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该反应所产生的糖蛋白本身对维持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

  可想而知,网络上提到的“抗糖化”抗的肯定不是这种“糖化”。那么另一种“糖化”是什么呢?

  在各类抗糖产品宣传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高大上的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这就和我们要讲的第二种糖化联系起来了!

  第二种糖化是non-enzymatic glycosylation,也就是非酶糖基化,即体内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乳糖等)在没有酶催化情况下,与蛋白质、脂质或核酸,在经过缓慢、复杂的反应后,最终形成不可逆的发黄褐变的生物垃圾、荧光色素等,这些产物总称为AGEs,以上一系列反应又称为美拉德反应。

  各大博主们喜欢引用的红烧肉的例子,其实就属于美拉德反应。

  抗糖化等于抗衰老?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非酶性糖基化是与白内障、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病、肾病、骨质疏松以及视网膜病变等有关。这是由于其产物AGEs能够损伤机体,破坏蛋白甚至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AGEs与其受体结合,通过参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进而导致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产生。

  所以,所谓的“抗糖”实际上是抗AGEs。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抗它呢?其实不然。

  虽然AGEs看起来很可怕,但健康人群能将其代谢并通过肾脏清除,只有在高血糖状态(糖尿病)、急性应激反应以及自然衰老状态下,才可能大量蓄积这类稳定的糖基化终末产物。

  换话句话说,如果你是一个没有糖尿病的小年轻,你根本没有抗糖的必要!

  摄入多少糖对身体最好?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知道了,AGEs的生成和积聚是不可避免的,抗糖并不能够抗衰老。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随便吃“糖”了!

  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医学概念里的“糖”,其实指代的是指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如淀粉类)、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双糖(蔗糖)等。除了万圣节的糖果,我们每餐必有的主食,如面条、米饭、馒头、面包等,随餐的水果等,归根结底其实都是“糖”。

  糖分是人体必需的核心营养成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能量,帮助我们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那么,吃多少糖才最合适呢?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明确指出:普通成年人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为120g/天,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保持在130~160g/天。通过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要占总能量的50%~65%。

  药娃温馨提示: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和工作劳逸结合才是抗衰老的正道。快点转发文章,让你的小伙伴也知道年轻的秘诀吧!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药学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