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20-03-31 作者:卢进 |
疫情之下,很多人出现了各类心理困扰,如恐慌、不敢出门、失望、易怒、过于乐观等情绪。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并有效缓解呢?
以下是专家对四类人群的建议:
1. 感染者:感染者最易出现恐慌、不安、孤独、无助、压抑、抑郁、悲观、愤怒、紧张等情绪,还可能产生被他人疏远躲避的压力、委屈、羞耻感等。这种时候,必须正视疾病,谨遵医嘱,并将心理问题告诉心理医生,按医嘱服药。
2. 有基础心理疾病者:既往有抑郁、焦虑、躁狂等精神障碍病史的人,应按照之前的医嘱服药。如果感到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或者接受医生给予的心理帮助。
3. 医务工作者:特殊时期,医务工作者需关注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首先是要做好个人医学防护;其次要注意休息,保证体力;最后要寻求心理解压方式,如找好友线上聊天,观看喜爱的电视节目,下班后在家适当做放松运动等。如果仍然感到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出现焦虑、抑郁、恐慌等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咨询线上心理门诊,拨打心理咨询热线或者就医。
4. 对于普通民众:普通民众应减少出门频率,如非必要最好不出门。外出去公共场所时应注意戴好口罩、手不乱摸、勤洗手。鞋子回家放在玄关,不入房间,并用酒精消毒。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法进行心理调适:
(1) 增强个人抵抗力:多补充营养;多做居家运动,如瑜伽、力量训练、跳绳等;保持心情放松;保证睡眠充足。
(2) 对症状敏感:目前新冠病毒并无特效药,能做到的就是多观察自己,一旦有症状及时咨询医院线上门诊,严重者要到各大定点发热门诊就医。
(3) 对疾病理智:严格遵医嘱,包括就医、服药、隔离。正确面对疾病,不要有过多恐慌。
(4) 关注社会新闻:做好个人防护,但不过多关注负面新闻和虚假消息。适当了解疾病防护知识,坚持自己的爱好以调节心理压力。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下一篇:淋巴瘤的这些误区,你信了吗?




最新文章
-
天王星即将迎来观测好时机
cnBeta.COM 2021-01-22
-
银河系低频背景信号能“听”到
科技日报 2021-01-22
-
“慧眼”能刺穿“光年之外”?
新华网 2021-01-22
-
鲸类如何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
新浪科技 2021-01-22
-
还有比这更狠的学霸?AI:我教我自己
中国科学报 2021-01-21
-
哈勃望远镜帮助天文学家确定超新星的位置
cnBeta.COM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