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究竟应该如何控制呢?

科普中国微平台 2019-01-11

  本文专家:黄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的危害是很大的,血压过高会引起致命的并发症,特别是中老年人更需要控制血压。

  

  王先生患有高血压多年,但因忌惮降压药的副作用,一直未遵从医嘱服药,在偶然得知芹菜具有降压效果后,就开始每天都吃芹菜,3年都没间断。

  就在上周气温骤降后,王先生突感头晕,视物不清,走路不稳。送医后发现自己的收缩压已经飙升到220毫米汞柱(正常的收缩压为不高于140毫米汞柱),随后的CT报告更是显示王先生脑部有出血,情况十分紧急,必须马上住院!

  在希望王先生早日康复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血压究竟应该如何控制呢?吃芹菜能管用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真相!

  芹菜真的可以降血压吗?

  还真的可以!

  芹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芹菜素和磷、铁、钙等矿物质,还含有蛋白质、甘露醇和膳食纤维等成分,具有舒张血管、降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此外芹菜对神经衰弱、痛风也有一定的辅助食疗作用;并且芹菜还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胃肠蠕动,起到润肠通便的效果。

  听起来很神奇是不是?

  为什么天天吃芹菜还会高血压?

  如果仅靠吃芹菜就能有效控制血压,那么中国就不会有高达4.35 亿的高血压患者了,更别提因为高血压带来的心、肾、眼、脑这四大重要器官的并发症。

  我们知道,高血压可分为三级:

  1级高血压(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

  2级高血压(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17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00~109 毫米汞柱;

  3级高血压(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10毫米汞柱;

  

  显而易见,王先生已经到达重度3级了,而他没有服用任何降压药物。也就是说芹菜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其范畴也只能归属于最基本的改善生活方式,真正要治病,还是要靠药物。

  降压药副作用有多大?

  大概在王先生的脑海中,降压药副作用很大,能不吃就不吃,再加上看到药品说明书上写了那么一大长串的不良反应,顾虑就更多了。于是才会出现血压过高住院的情况。

  有的人一听说要吃降压药就会变成这样

  问题是,大家可能都把降压药的副作用想得太严重了。说明书上列出的不良反应,是在药物的安全性试验中和临床上长期观察发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总结,并不是说每个人身上都会出现所有不良反应。有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实只在1%~10%的人中会出现。而那些未说明不良反应的药品,才真的是要慎重使用。

  此外,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副作用都可控。医生也会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来开药,尽量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即使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一般停药以后都会迅速好转,没有长期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降压药的副作用跟高血压的危害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是没问题的。

  如何正确应对高血压?

  对待高血压,最主要的在于早期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人应在饮食和生活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饮食

  高血压病人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原则,并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芹菜就是不错的选择。

  2、戒烟

  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可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毫米汞柱,这是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会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导致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3、限酒

  大量数据表明,饮酒量的多少与血压水平呈正性线性相关。另外,酗酒能够增加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的危险性。尤其是中年人,更应该适量饮酒,最好是戒酒,因为饮酒对身体毫无益处。

  4、坚持运动

  运动训练一向被认为是防治高血压非常重要的有效手段。早在1988年,美国高血压联合会议即正式确立了运动疗法为高血压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运动以中低强度为宜,运动时不可空腹或过饱。

  5、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的激动或焦躁都会造成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病人应该培养对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避免发脾气,维持情绪稳定。

  6、坚持用药

  以上说的那些都是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是基本要求,而要控制高血压,需要坚持降压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意外,防止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请记住,服药期间切勿自行断药或换药,应定期复查,根据专业医生建议调整用药。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微平台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