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要不要喝水?第一杯该喝什么?一次全说清楚了

科普中国微平台 2018-05-11

  本文专家: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喝水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小事了,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很多人都有喝水的习惯,将晨起后的第一杯水称为“健康水”、“排毒水”,这也是一种被很多人推崇的健康生活方式。

  

  但是,晨起后的第一杯水有人选择喝凉白开,有人选择喝牛奶,有人选择喝咖啡……

  

  那么,早晨起床该不该喝水呢?第一杯水到底喝什么好?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专家告诉你如何正确选择。

  早晨起床该不该喝水?

  这个问题可不在于大家早上起来有没有口渴的感觉,而是在于一觉醒来你的身体需要水的滋润,因为我们在睡觉时,呼吸、排汗这些生理活动都在继续,会消耗约450ML的水分,晨起喝水可以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

  另一方面,晨起喝水也有美容养颜的好处,水分迅速输送至全身,有助于血液循环,能帮助肌体排出体内毒素,滋润肌肤。

  

  最关键的一点是晨起喝水,可有效地增加血溶量,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稠度,促进血液循环,让人的大脑迅速恢复清醒状态,同时还能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健康成人,早晨起床后可以空腹喝一杯水,能够补充因隐形出汗和尿液分泌而损失的水分,也可以增加循环血容量。

  早晨第一杯到底喝什么好?

  白开水:最佳选择

  白开水是 “清晨第一杯水”的最佳选择。

  因为白开水是天然状态的水经过多层净化处理后煮沸而来,水中的微生物已经在高温中被杀死,而且开水中的钙、镁元素对身体健康是很有益的。

  

  有研究表明,含钙、镁等元素的硬水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另外,白开水卫生安全方便,不用消化就能被人体吸收。能有效补充体内水分,可以使血液迅速得到稀释,促进血液循环,让人更快清醒过来。

  建议大家晨起洗漱后喝一杯200毫升左右、与体温大体相当的白开水,注意要小口慢慢喝。

  蜂蜜水:容易糖分过高

  蜂蜜水含有一定的糖分,不是以单纯水的形式存在的。饮用后,蜂蜜中的果糖需要经过人体代谢转化为葡萄糖,这样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如果用蜂蜜水作为第一杯水,不能有效地为机体细胞补充水分,排毒的功效也有所降低。

  

  此时体内的废弃物没有得到清除,又要接受新的物质,新物质与废弃残渣混合,就会影响体内的代谢吸收过程。所以不推荐蜂蜜水作为“清晨第一杯水”。 

  淡盐水:容易导致盐的额外摄入

  喝淡盐水有一定好处,因为它能刺激肠胃蠕动,帮助顺利排便,还能补充晚上睡觉出汗丢失的盐分。而且,少量的淡盐水有助于肾功能的排毒。

  但是,由于我们饮食中经常存在食盐量超标的情况,所以如果早晨再饮盐水,会增加盐的额外摄入,而且早起喝盐水,会继续加重身体缺水的状态。所以淡盐水也不宜作为“清晨第一杯水” 。

  

  另外,高血压、冠心病等需要控制盐摄入量的患者,以及肾功能异常的人更加不适宜饮用盐水。

  咖啡和茶

  黑咖啡可以空腹喝,茶也一样。但如果你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以及胃肠道手术恢复期等胃肠道疾病的人,喝完咖啡会出现反酸烧心等不适的人,不建议空腹喝咖啡。

  牛奶

  如果对乳糖没什么不良反应,大可放心喝。每天一杯纯牛奶,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早晨起床后,肠胃功能仍处于休眠状态,不能充分吸收蛋白质的营养成分,相当牛奶白喝了,所以不建议空腹喝牛奶。

  果汁

  一般市售果汁,含糖量高的惊人,所以不建议大家喝!喝果汁不如直接吃水果。

  早晨起来第一杯水喝什么,想必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但是要记住,坚持才能看到最好的效果哦!

  早上喝水要注意什么?

  水温

  晨起应该喝温水。久置或是隔夜水的水不建议喝,应该是刚刚烧开的,放置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此时的温度符合人体内的温度,水太热太凉都会伤肠胃。

  

  水量

  晨起第一杯水,一般以200毫升左右为宜。喝太多会冲淡胃液,影响早餐食物的消化。

  如果身体本身就患有肾脏疾病或某些代谢性疾病,应遵循医生指导摄取饮水量,以免给身体造成负担。

  如果有晨练习惯,可以在运动前再喝一些运动饮料,适当补充能量。如果跑步时间超过半个小时,要及时补水,以免脱水。

  

  饮水时间

  晨起喝水的时间,最好选在刷牙后,进食前。

  饮水速度

  快速大量喝水会迅速稀释血液,增加心脏负担,也容易把大量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腹胀。所以晨起第一杯水最好小口慢慢喝,可以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徐徐咽下。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微平台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