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气温持续偏冷是因为“倒春寒”?一文给你讲清楚

北京科技报社
原创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

整理/新媒体编辑 赖天莹

春节过后,北方持续维持寒冷状态。近日,南方的一波寒潮,来得也猝不及防。如广东、云南等南方省份多地气温骤降,雪花纷飞。

(图片来源:南方电网微信)

▲广东气温骤降,一头牛被冻死的消息冲上热搜(来源:微博视频号-爱阳江)

▲因寒冷一些人通过加盖被子御寒(来源:微博视频号-速递视频君)

那么,为何近期南方多地出现降雪?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解释,大部分降水过程都是冷暖空气相互作用造成的,这次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由于前期南方持续受到冷空气影响,近地面气温下降明显,形成了一个“冷垫”。在冷垫之上,南支槽的东移引起低空暖湿气流发展,途经冷垫时气流抬升形成降水。近地面较低的气温则有利于雪或雨夹雪等固态降水的出现。由于水汽和动力条件良好,降雪量普遍较大,部分地区可达到暴雪、大暴雪量级。

恰逢换季时间点,对于出现这样的寒冷天气,很多人都把它跟“倒春寒”联系起来。

(来源:新浪微博截图)

云南省气象局专家提醒,春天降温并不一定都是“倒春寒”。那么,“倒春寒”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春天遭遇冷空气,一定是“倒春寒”吗?(来源:微博客户端-都市条形码)

◆ ◆ ◆

“倒春寒”是什么?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大家所说的“倒春寒”吗?

其实,“倒春寒”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进入立春以后,但是天气并没有如期回暖,甚至还出现了温度下降的情况。不少人认为,这大概就是“倒春寒”了。但其实这样的理解并不准确。

(来源:中国气象局微信)

“倒春寒”一词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的是进入春天以后,气温开始回升,并且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后,由于受到了较强冷空气的袭击,这时气温快速下降,并且持续1~2周以上的时间。从整体来看,呈现出“前春暖、后春冷”的现象。

而从时间上来看,往往指的是进入3月份春分以后,气温开始回升,之后到四五月份出现气温骤降的现象。所以,并不是说立春以后出现气温下降就叫“倒春寒”,这样的理解是不准确的。

◆ ◆ ◆

“倒春寒”是怎么判定的?

气象部门对于“倒春寒”有具体的标准。气象局用低温强度、平均气温的常年对比来判断是否是“倒春寒”,比如2月份判断“倒春寒”的标准为:连续4天的滑动日平均气温低于月平均气温5℃以上,或某天的日最低气温低于月平均最低气温5.9℃以上。如满足其一,只能算作是一般的“倒春寒”;如同时满足,就能算作是强“倒春寒”。

(来源:中国气象局微信)

那为什么春季天气变化如此之大?其实,这不难解释,春天它走的就是善变路线,初春时节处于季节转换期,这个时候,冷空气还赖着不肯走,暖湿气流又逐渐强盛起来,此时,势均力敌的两者,哪一次不是拼个你死我活。若冷空气强一点,气温自然下降,暖湿气流反击了,气温就又回升了,像最近云南、广州的强对流天气,我们就知道,这又是一次冷暖空气的猛烈“火拼”。目前,我国大部地区“倒春寒”发生时间主要在每年春季的3月至4月。南方回温快,更早入春,发生“倒春寒”的时间自然早。

◆ ◆ ◆

“倒春寒”有什么危害?

首先,“倒春寒”会引发心脑血管病发病,老年人热平衡的能力较差,其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后,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由于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可能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其次,早春时节,一些爱美的年轻姑娘早早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子。但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此外,容易流行呼吸系统传染病,倒春寒之前的温暖气温为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提供孳生环境,一旦气温突然变冷,呼吸道局部温度也随之降低,机体抵抗力减弱,病毒或细菌极易入侵,同时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也会乘机捣乱,这样会导致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作。

(来源:中国气象局微信)

春季人口流动性较大,同样也增加了接触感染的机会,加上娱乐活动的增多,作息不规律,身体疲惫,抵抗力下降,受凉和过度疲劳等都相应的可削弱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机能,这个时候更容易患上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流脑等疾病。

◆ ◆ ◆

“倒春寒”来临如何加强健康防护?

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谨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要保证室内及时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冬季进行户外运动(来源:新华社)

要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加机体免疫力。

◆ ◆ ◆

特殊人群如何预防“倒春寒”?

研究表明,在“倒春寒”期间,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明显提高。

另外,消化性溃疡,慢性腰腿痛等慢性病患者,也会因气候的变化而导致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故“倒春寒”对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切不可掉以轻心。

▲老年人预防疾病运动(来源:搜狐网)

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老年人应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口与鼻部)等敏感部位的保暖。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门窗要常开,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新鲜,这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节制烟酒,低盐饮食。

在此,要告诉大家,我国气象局研究显示,今日起,南方降水范围将迅速收缩,多地阳光有望“露脸”,气温逐步回升,华南大部最高气温将回升至两位数,我们将逐步迎来艳阳天。

(本文内容综合自新华社、中国气象局、搜狐网、新浪财经、360常识网)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评论
无限探索者
大学士级
春季持续寒冷,要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可遵循“春捂”的规律。
2022-02-25
光辉岁月:张
太师级
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2022-02-25
内蒙古四子王旗
大学士级
气温下降,给新冠增加了条件,增加了接触感染的机会,大家一定要少外出,戴口罩。
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