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缅怀李佩先生:一位不曾向命运屈服的真正“女神”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李佩,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偶像级”教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说:“李佩先生是一位普通教师,但是她一心为学生、一生为生。”这位老人被一些白发苍苍的科学家尊称为“师母”,因为她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怀的夫人。

她也被誉为“中科院最美玫瑰”。但老友却说,“玫瑰”形容她太轻了。李佩这样的世纪老人也并不属于某一个时代,他们的人生横跨多个时代,在每个时代都保持同样的品质。

五年前的今天,李佩走了,湍流卷走的,是她清逸的身影。卷不走的,是一部“传奇”。

图片

李佩先生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北京中关村科源社区最南头的几栋三层青砖小楼,是这里最早的建筑之一。当年,钱三强、彭恒武、竺可桢、熊庆来、王淦昌和陈能宽等一批著名科学家都曾居住于此。1956年10月,郭永怀辞去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生院教授职务,带着妻子李佩和女儿郭芹回国后,就一直住在这里。

这是李佩与郭永怀的家,无论何时她都舍不得离开。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46年,郭永怀在加州理工学院跟从冯ž·卡门获得博士学位,应师兄西尔斯(W.R. Sears)之邀,到康奈尔大学工作,成为该校航空研究生院的奠基人之一。一年之后,端庄贤淑、风华正茂的李佩来到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在一次郭永怀关于航天的学术报告会上,二人得以相识。他们有着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共同过往,又都颇好古典音乐,很自然地收获了爱情。1948年,二人喜结连理,李佩治家,郭永怀埋头科研,创造出“ PLK 方法”等传世之作。1951年8月,爱女郭芹降生,一家三口平静而快乐。

图片

图片来源:CCTV国家记忆

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是钱学森邀请的。钱学森在1956年数次致信郭永怀:“请你到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来工作,我们已经为你在所里准备好你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在二层楼的房间,淡绿色的窗帘,望出去是一排松树。”“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

1956年,郭永怀(左一)和妻子李佩(左二)在回国的船上。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中科院之声

回国后,郭永怀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怀和好友一起开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识到什么。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5日凌晨6时左右,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

当时飞机上十几个人,只有一个人幸存。他回忆说,在飞机开始剧烈晃动的时候,他听到一个人大喊:“我的公文包!”后来的事情就不记得了。

在烧焦的尸体中有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个保密公文包完好无损。最后,确认这两个人是59岁的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曾在大学开设过没几个人听得懂的湍流学课程,而当时失去丈夫的李佩正经历着人生最大的湍流。

图片

图片来源:CCTV国家记忆

5日晚上,力学所安排了两个人到家中陪伴李佩,郭永怀的助手顾淑林是其中之一,她在《我老师和师母》一文中记录了当时的情形:“我们来到郭所长家里,这也是我和郭夫人第一次见面,没想到竟是在这种情况下见面。郭夫人李佩先生娇小秀美,从神情看出她已经完全知道了发生的事情。她极其镇静,大家见到后几乎没说一句话,屋子里的空气像凝固了一样。”

“晚上我们留在他们家里过夜,我和李先生睡在同一间房间。整整一夜我的神经紧张到了极点,我一边默默地想这个打击太突然,李先生可怎么挨过这一夜,一边准备着如果需要我为她做什么我可不能反应迟缓,一定要保证她绝对平安。就这样,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一直到早上。那一个晚上李先生完全醒着。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极偶然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郭永怀走后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那些时候,楼下的人常听到李佩的女儿郭芹用钢琴弹奏《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坚强,顶天立地……”

郭永怀走后没两年,十几岁的女儿去内蒙古当知青下乡,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继续接受审查和劳动改造。政治的湍流一次次把她们卷进漩涡。

此后的几十年来,李佩先生几乎从不提起“老郭的死”,没人说得清,她承受了怎样的痛苦。只是,她有时呆呆地站在阳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更大的生活湍流发生在1996年,李佩唯一的爱女郭芹患癌症去世。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过眼泪。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图片

图片来源:CCTV国家记忆

知道情况后,她的学生回忆说,那一天,李佩的声音有点沙哑,那一天,是他们唯一一次看见老师上课没有面带微笑。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李佩的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同事颜基义先生,用米兰·昆德拉的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

直到1999年9月18日,李佩坐在人民大会堂,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

李佩回家后,女儿郭芹的朋友们都嚷着来她家看“那坨大金子”。该奖章直径8厘米,用99.8%纯金铸造,重515克——大家感慨,“确实沉得吓人”。

4年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45周年之际,李佩托一个到合肥的朋友,把这枚奖章随手装在朋友的行李箱里,赠送给他曾担任过系主任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图片

图片来源:CCTV国家记忆

钱、年龄对她而言,都只是一个数字

教书育人是郭永怀一生的梦想,李佩要在教师的岗位上完成郭永怀未尽的遗愿。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李佩就向学生介绍美国大学招收研究生的办法,鼓励大家申请自费留学。

刚刚文革结束,人才匮乏。李佩就找到那些曾被打成右派甚至进过监狱的英语人才,从事教学工作。事实证明,她的眼光很准。她请出山的“右派”许孟雄,是邓小平同志1979年1月出访美国时英文文件的把关人。

在恢复高考不久后,教育部和科学院分别部署大规模招收研究生计划,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应运而生。时任校长严济慈郑重地邀请李佩出山,出任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此时李佩已经60岁了。

当年,英语学习资料匮乏,李佩白手起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今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的校史馆里依旧保留着一套英语教材,这是中国第一套研究生英语教材,主编一栏赫然写着李佩的名字。

图片

图片来源:CCTV国家记忆 视频截图

美国一所大学语言学的系主任称李佩为“应用语言学之母”,在美国部分大学的推荐信中,英文水平证明书中只要有李佩的签名,都会得到认可。在课上,李佩大胆地让学生读《双城记》、《傲慢与偏见》等原版英文书。所有毕业生论文答辩,她都要求学生用全英语做陈述。

她还和李政道一起推动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帮助国内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到1988年该项目结束时,美国76所优秀大学接收了中国915名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李佩先生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选录学生。

1987年,李佩退休了,她高兴地说,坐公交车可以免票了。

可她没有一天退休,她接着给博士生上英语课,一直上到80来岁。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庄是李佩博士英语班上的学生。如今,他在大小场合发言、讲课,都是站着的。他说,这是跟李佩先生学的。

在他和其他学生的回忆里,李佩上课始终面带微笑。当时的教室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到夏天,教室内就会非常闷热。然而在几个小时的教学时间里,已经70多岁的李佩却永远不知疲惫,上课时她一直都是站着的,她的声音不响,但却把知识脉络说得十分清晰。

为了让中关村地区的离退休老人跟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步伐,了解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81岁那年,李佩决定开办中关村大讲堂。

图片

图片来源:CCTV国家记忆 视频截图

开论坛是一项极其琐碎的工作,李佩却一直亲力亲为。她不仅自掏腰包筹集经费,还亲自和主讲人沟通演讲主题和时间,有时李佩要和主讲人打上几十个电话,甚至还会聊到深夜。

文学科学、地震减灾、宇宙探索、中美关系,大讲堂所涉及的话题无所不包。每一次李佩都是亲自搜集演讲者资料,亲自出面邀请专家学者来演讲。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都曾登过这个大讲堂。

从1998年到2011年,中关村大讲堂每周举办一次,总共办了600多场。每一次,力学所大礼堂都会坐得满满当当,这里面,既有年轻的学子,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直到李佩94岁那年,她终于忙不动了,不情愿地和中关村大讲堂说了再见。

几十年来,李佩很少提起郭永怀,可她的思念之情比海深,希望郭永怀的科研态度和科学思想能够传承下去。

90多岁的时候,她组织了20多位专家,把钱学森在美国20年做研究用英文发表的论文,翻译成中文。对外人,李佩先生常常讲钱学森,却很少提郭永怀,旁人说李先生太“大度”了。

2011年10月,为纪念钱学森100周年诞辰,《钱学森文集》(中、英文版)正式出版。

图片

图片来源:CCTV国家记忆 视频截图

李佩先生生前,客厅里的茶几一直是60年前回国时家里的陪嫁。

早年从美国带回的手摇计算机、电风扇、小冰箱,捐了。郭永怀走后,写字台、书、音乐唱片,捐了。李佩先生一生教学的英语教案,捐了。汶川大地震,挽救昆曲,为智障幼儿园,她都捐钱。

有后辈说她对待名利的样子,就像居里夫人把最大额的英镑当书签,把诺奖的奖牌随意给孩子当玩具。

2008年,李佩请秘书李伟格陪着,一起去银行,把自己和丈夫的60万元积蓄分别捐给了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

“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李佩曾这样对李伟格说。

图片

图片来源:CCTV国家记忆 视频截图

这是当年留下的汇款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用这笔捐款成立了郭永怀奖学金。

郭永怀104岁诞辰日,李佩拿出郭永怀生前使用过的物品捐给力学所,包括:纪念印章、精美计算尺、浪琴怀表,以及1968年郭永怀牺牲时,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用信封包装的郭先生遗物——被火焰熏黑的眼镜片和手表。

中科院力学所在院内树立一尊郭永怀的汉白玉雕像,李佩将丈夫的骨灰从八宝山烈士公墓迁出,埋葬在雕像下。她没有忘了当年那位与郭永怀一同牺牲的解放军小战士牟方东,将其部分骨灰一同迁葬。她说,郭先生从未离去,就在力学所,在家里,在她身边…..

图片

李佩先生在中科院力学所郭永怀雕像旁追思

图片来源:中科院之声

然而,时间沉淀了沧桑,却未曾带走岁月的无情。一生步履不停的李佩也终有走到人生终点的那一刻。

2017年1月12日凌晨,李佩先生溘然长逝。

4月5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与夫人李佩举行了合葬仪式。郭永怀和夫人李佩相隔49年后,终于能够相依长眠。

她是中国新时代的杰出女性,哪怕身材瘦小,在困难面前,亦无惧、无畏。

今天,我们深情缅怀李佩先生!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 宋龙梅 李晓燕

综合来源:CCTV国家记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共青团中央、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等

评论
科普5dc9f15cbb99a
太傅级
今天,我们深情缅怀李佩先生,她是中国新时代杰出女性,在困难面前,亦无惧,无畏。
2022-01-12
林子宸
少师级
李佩,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偶像级”教师!
2022-01-12
无限探索者
太师级
致敬李佩先生:你才是我们应该追的女神,这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022-01-12